因为一波“七连阳”而重回投资者视野的Wind次新股指数,本周一却遭遇成分股“跌停潮”——4.95%的日跌幅更令其他概念指数“相形见绌”。在IPO常态化、低风险偏好的市场环境下,券商分析师预计,次新股板块的分化已成趋势,投资者应精选遭到错杀、业绩优良、发展前景好的“真成长”股票。
次新股现“跌停潮”
经历了长时间的白马股“抱团取暖”之后,大盘蓝筹与中小创分化行情一度出现较大变数。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跌跌不休的次新股指数在6月26日终于触底回升,6月29日至7月7日,Wind次新股指数一度收出一波“七连阳”走势,阶段涨幅达到8.98%,这也是次新股指数3月见顶回落以来的首次七连阳。
然而就在投资者以为市场风向发生转换的时候,本周一却被次新股的跌停潮“迎头泼了一盆冷水”。本周一,次新股指数以4.95%的跌幅居于170个Wind概念指数跌幅榜的首位,远远超过第二位、第三位无线充电指数和小程序指数2.54%和2.43%的跌幅。
正常交易的141只成分股中,仅正元智慧和皮阿诺收红,分别上涨3.07%和0.77%,其余次新股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永悦科技、新劲刚、美格智能、科锐国际、江化微和金石资源跌停,钧达股份、易德龙、中孚信息、诚邦股份、志邦股份和恒为科技盘中也都一度跌停,最终收盘跌幅均在9%以上,另有59只次新股跌幅在5%以上。
次新股“好日子”之所以“戛然而止”与预期转变密切相关。市场人士表示,上周五收盘后,证监会新核发了9家公司的IPO申请,这使得连续3周、每周6家IPO的市场预期突然被打破。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IPO常态化的推进对于新股稀缺性的稀释作用,以及2016年以来低风险偏好属性主导的市场风格。”华创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君指出,从过去A股的经验来看,高弹性和丰厚超额收益使得次新股成为高风险偏好资金追逐的对象。一、二级市场炒作叠加活跃的再融资市场,催生了相应的联动盈利模式。但随着资本市场制度变革和创新,以及金融生态的重塑,次新股自身的股性也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IPO常态化以及再融资政策全面收紧对于次新股板块联动盈利模式产生的巨大冲击。
淘金绩优次新股
虽然整体冲击难以消除,不过这并不代表次新股就“一文不值”。分析师认为次新股的分化难以避免,投资者应进入“淘金”模式,精选内部遭到错杀、业绩优良、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股票。
“总体来看,板块超跌中被错杀的优质标的将成为重要投资机会。”王君表示,一方面,一二级联动盈利模式“熄火”,次新股整体收益风险配比和参与性价比趋于下滑,次新股板块的系统性收益持续承压;另一方面,证监会发审委新股审核的趋严和审核通过率持续降低(2017年新股发行审核通过率由91.5%降至82.9%),又将催生一批业绩优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上市公司。此外,平均净融资额以及流通股本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大幅降低,使得新股上市后更容易吸引投机资金,次新股内外部筹码之间的博弈将加剧。
“部分基本面优良、业绩有保证的次新股将迎来机会。”华泰证券中小市值首席分析师孔凌飞建议,重点关注中报业绩预增且有“高送转”潜力的次新股。
“以基本面为依托,从次新股中甄选‘真成长’公司。”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中小市值分析师陈萌建议从两大维度“淘金”:一是挖掘新兴产业稀缺性龙头,此类公司所属产业往往刚开始兴起,但潜在的市场规模较大;二是成熟大市场的份额蚕食,比如国产电子、汽车产业链的进口替代。
王君亦表示,对于后市投资而言,自下而上寻获阿尔法收益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次新股的系统性机会。当前阶段,“流动性改善,经济不悲观”的格局支撑了市场结构向着均衡化的方向转化并且不断深化。(记者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