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东击西的销售
如今,销售人员的“心理攻势”很猛烈。“这个楼层只剩这套房子,今天下午就会来人交定金,而且明后两天就可能提价!”这已经成了售楼小姐的口头语。销量表上明明挂着代表着已售出的“小红旗”,可当你过些日子再次看房时就会发现,“小红旗”又不见了。这些都是开发商精心设计的“心理陷阱”,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些好的房源被事先“冷藏”,先吊足购房者胃口,相对较差的房源则会被想方设法先卖出去,这样方便后期操作。而购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时冲动”被销售人员“牵着走”。
宽松环境下的新技巧
在这样的一个购房季里,购房者有了更大的挑选余地和议价空间,因为库存日益增加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其实这个背景下,购房者可选择的房源大为增加,处于买方市场的购房者,具备了议价的主动权。而这种议价能力和选择的余地,在2007年、2009年是绝对不可想象的,在这样宽松的情况下,购房者大可不必被假象所蛊惑。
[神秘玄机现场版]
多收了三五千之刚需篇
某售楼处门口的停车场,横七竖八停泊着几辆刚到的看房车,车里人头攒动,把车身压得很低。一些楼盘宣传单被车轮卷起,一漾一漾的,填没了车和车之间的空隙。售楼处掩映在车身背后,早晨的太阳光斜射下来,光柱落在售楼处外面晃动着的几件羽绒服上。
那些穿羽绒服的人大清早乘看房车过来,到了地方,气也不透一口,便来到销售前台占卜他们的命运。“均价7500,折后的价格,”房产公司里的售楼小姐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什么!”羽绒服朋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然一沉,一会儿大家都呆了。“不是8折优惠吗,你们曾经不是卖过6800吗?”“6500也卖过,不要说6800。”“哪里有打完折还是这个价的!”“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不知道吗?我们这是最后几天促销,过几天还要恢复原价呢!”
刚才挤看房车犹如抢购似的一股劲儿,现在在每个人的身体里松懈下来了。今年天照应,政府调控,工资涨了几成,银行也不来作梗,一年收入多出三五千,谁都以为该透一透气了。
哪里知道临到最后的占卜,却得到比往年更坏的兆头!“还是不要买的好,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看看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激愤的话。“嗤,”小姐冷笑着,“你们不买,人家就饿死了吗?现在多的是刚需人群,都铆着劲要买呢,头几批还没看完,看房车又有几批送来了。”
刚需,看房车,那是遥远的事情,仿佛可以不管。而不买那必须要用的房子,却只能作为一句激愤的话说说罢了。怎么能够不买呢?丈母娘方面的关是要过的,为了落户口,娶老婆,生孩子,动迁……没有房子都是不行的。在间距大与小的辩论之中,在交通方不方便的争持之下,结果羽绒服们口袋里的银子变成了定金;羽绒服朋友把自己赚出来的钱送进了开发商的腰包,换到手的是或大或小的一张排号卡。“小姐,直接给现房,不行吗?”白白的银子换不到现成的房子,好像又被他们打了个折扣,怪不舒服。“老土!”夹着一支水笔的手按在电脑键盘上,鄙夷不屑的眼光从眼镜上边射出来,“一张排号卡就有一次选房机会。我们这里没有现房,只有期房。”“那么,直接签合同吧。”从电视上听说,知道手里的排号卡是不太牢靠的。“吓!”声音很严厉,左手的食指强硬地指着,“这个就有合同效应的,你们不要,定金是要没的。”
不要这排号卡就要吃定金,这个道理弄不明白,但是谁也不想弄明白,大家看了看排号卡上“八折优惠、定金不退”的字样,又彼此交换了将信将疑的一眼,便把卡片塞进羽绒服的空口袋或者起了毛边的空裤袋。
一批人离开了现场,另一批人又从看房车里走过来。同样的,在前台迸裂了希望的肥皂泡,赶走了一年以来看着存折的钱慢慢增多所感到的快乐。同样的,把万分舍不得的白花花的银子送进开发商的口袋,换到了并非现房的一张卡。
第二天,售楼处表演着同样的故事。这种故事也正在许多城市里表演着,真是平常而又平常的。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