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回暖,银行理财市场也是“春意盎然”。在临近季末,市场资金相对紧张的背景下,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在销声匿迹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近日“重现江湖”。不过,业内普遍预期资金紧张的局面难以持续,理财收益率下行还是大概率事件,三四月间正是市民选购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的好时机。
平均预期收益率近4.4%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水平缓步上涨,临近季末,市场总体收益率更是步步高升。
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20日到26日在售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31 %,与前一周相比上升0.06个百分点。其中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占比为4.39%,较前一周上升了0.22个百分点。
融360的统计数据更显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已经涨至将近4.4%。
“5%”再现理财市场
伴随着银行理财市场收益水平整体提升,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近日也“重现江湖”。
比如工行近日推出的两款私人银行专属全权委托资产管理理财产品,期限分别为797天和1102天,起购金额都是1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5.3%和5.6%。
渤海银行近日也推出三款预期收益率5%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期限都是370多天,购买起点金额从5万元到30万元不等。该行还有一款期限为173天的同类产品,预期收益率也高达4.9%。锦州银行一款期限为356天、购买起点50万元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为4.9%。
有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很诱人。比如盛京银行的两款产品,期限分别为30天和63天,购买期限都是10万元,预期收益率则分别达到4.5%和4.8%。
高收益恐“好景不长”
对于近来银行理财预期收益水平连连上涨,业内认为市场中资金相对紧缺和银行面临季末央行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首次考核是两个主要“推动力”。
一方面,央行已经三次变相加息,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不断抬升,在美联储加息之后,国内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再度走高。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全线上涨,创出近两年来的新高。
另一方面,季末银行将迎来MPA首次正式考核。央行MPA考核,简单地说就是在季末时考核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为此,一些考核压力较大的银行积极融入跨季资金,而考核压力不大的银行也在减少资金融出,导致市场资金更为紧俏。
不过,中国银行业协会报告也指出,央行维持合理必要的流动性态度不变,流动性异常紧张应该不会持续。预计今年理财收益会比去年有所提升,3-4月份或为今年收益高点。因而市民看到银行有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销售,还要及时“出手”。
由于近来监管部门一再强调要打破“刚性兑付”,市民买理财产品还要量力而行,不能只看收益而忽视风险。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仔细看好自己购买的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哪里,是不是保本,是不是风险较大的结构性产品,银行要求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也应认真对待。
新报记者 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