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搞清理财产品“收益率”
文/本刊记者陈悦
理财产品有各种“收益率”:到期收益率、预期年化收益率、7日年化收益率、单利、复利等等,说的都是一个“收益率”,这些“收益率”,你搞得清吗?
“职场新人”小李工作两年、积累了5万元以后,第一次购买了一年化收益率4.5%、期限90天的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到期后,小李原以为可以得到2250元的收益,但实际却只有554.8元。这时他才明白,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是指存满一年的利率,如只存90天,就只能拿到90天的利息。
除了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以外,理财产品还有各种“收益率”,投资者是否都能搞得清呢?
收益率“年化”才能比较
如果投资本金是10万元,最后连本带利拿回了10.5万元,那么收益率就是(105000-100000)÷100000×100%=5%。注意,这里所说的“收益率”指的是“到期收益率”。无论投资的期限是1年、2年,还是5年,到期收益率都是5%。不过,由于投资期限不同,即使最终收益一样,投资效果也大不相同。
再举一例,A理财产品宣传其预期收益率为10%,而B产品的预期年收益率为7%,哪一款产品对你更有吸引力呢?事实上,前一种产品的10%指的是18个月的到期收益率, 如果把它换算成年化收益率, 即 10%×12÷18= 6.67%,比B产品低。
可见,如果不采用“年化收益率”,不同期限的“到期收益率”是根本无法进行比较的。然而,有些金融产品在营销时往往突出其最有利的一面,投资者如果不仔细分辨,就会被“忽悠”。
理财产品一定比“宝宝”收益高吗
银行理财产品一定比宝宝类产品收益高吗?乍看之下的确如此。从近期的数据来看,一般宝宝类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3.5%左右,而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基本都超过了4%,无论产品的期限是30天、60天,还是1年左右。
实际上,这还取决于你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
有的投资者对投资的流动性要求较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使用资金需求,因此,倾向于购买宝宝类产品或短期的理财产品。那么,一款期限为3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5%的短期理财产品,与一款近期收益率在3.6%左右的“宝宝”之间,该如何选择呢?
如果简单地将两者的收益率进行比较的话,显然,30天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更高,但是,请不要忽略一个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杀手”——产品的预售期。虽然预售期看似只有3~7天左右,但对于短期理财产品的杀伤力还是很大的。
计入7天预售期后,以上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为3.65%,与宝宝产品的差距并不大。如果选择一款收益较高的宝宝,就完全可以超过短期理财产品。实际上,对于流动性需求高、又有一定资金量的投资者,不妨选择某些银行的T+0理财产品。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宝宝的收益率统计标准为“7日年化收益率”,即过去7天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而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标准则为“预期年化收益率”,即预期投资到期时所获得的年化收益率。因此,严格来讲,两者一个代表过去水平,一个代表未来水平,并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而仅能作为短期收益水平的参考。
单利与复利对收益率的影响
同等预期收益率情况下,复利比单利的收益多,这听上去是老生常谈,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你会换算吗?
假设两款投资性保险:A产品以单利计算,预期年化收益率4.8%,投资期限5年;B产品以复利计算,预期年化收益率4.55%,投资期限6年。请问哪一款产品的预期收益更高?
由于收益表述的方式不一样,我们只需将B产品“换算”成A产品的表述方式。如以单利计算,B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为[(1+4.55%)^6-1]÷6=5.1%,高于A产品。计算方法即为:将以复利形式计算B产品6年后的到期收益率,再除以投资期限6年,所得出的结果,就是以单利形式表示的B产品年化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