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迎来了2014年第一个旅游出行小高峰,全国不少景区的游客数量甚至不亚于“黄金周”。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游客的出行方式中,打的出行成为了新的主流。“快滴打车(kuaidadi)”等打车软件成为了出租司机和乘客们的新宠。
在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记者决定亲身体验打车软件的便利。由于是节假日,又恰逢周末,打车的人很多。记者站在四平市中心街边15分钟,都没能顺利拦到出租车。
接着记者拿出手机,打开已经下载好的app“快滴打车”,发现在周围两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十多辆绿色的“快滴打车”出租车。记者按下“打车键”,对手机话筒发布语音信息“师傅你好,我要到山门景区。”两分钟后,记者的手机显示“已被接单”,并马上收到了司机师傅的电话。在和师傅确认自己的位置后1分钟,一辆出租车停在了记者面前。记者这一次用时3分钟,打车成功。
师傅姓王,42岁,是四平本地人。开出租车有15年了,安装打车软件“快滴打车”是六个月的事。“那天我过生日,儿子送我一台大屏幕手机,智能的。以前我哪会用这玩意儿,以前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的,短信都很少发。”
王师傅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先有了智能手机,后来才知道用“快滴打车”的司机只是少数。不少司机师傅都是听说“快滴打车”能减少空跑,多赚钱,主动鸟枪换炮买了新手机,装了“快滴”。
“一天能多跑个七八单,像这两天放假,一天多跑十几单也有,而且很多是路远的好活。”王师傅说,自从安装了“快滴打车”每天平均能多赚“好几十”,最多一天多赚了107块。
通过使用打车软件,司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那么乘客因此得到了哪些实惠呢?
当记者的车到达山门景区,在手机“快滴打车”里面输入了车费27元,系统自动减去了3元,通过支付宝支付24元成功。这一过程不用半分钟,而且王师傅允许记者在下车后操作。
在山门景区门口,记者见到了来自长春的叶先生一家,他们同样是通过打车软件叫到出租车,顺利来到景区。
“我们在长春就开始用快滴,当时最高奖励13块,基本上是打免费车。”王先生告诉记者,这次带着母亲、孩子一起来四平旅游,为了老人孩子一起抢出租的状况,他都是用快滴叫车。在高峰期,偶尔会加5元小费。“人家司机专门过来接你,多给个五块也应该的。再说软件本身还优惠3块呢。”
资料链接:
4月8日,“快滴”打车的每笔交易补贴降到了3元,相比之前最高峰时期的13元补贴,无疑会损失一些平时并不打车的消费群体。然而“快滴”前期的“烧钱”并不会因此而打水漂,这几个月的“请大家打车”,恰恰建立了快滴在全国的用户基础,尤其是出租车司机的使用基础,让乘客在哪里都能顺利叫到车。正如快滴COO赵冬所言:“快滴要从一款打车APP发展成综合的O2O平台。”
国内打车软件宣告盈利表明业务内的“圈地”阶段告一段落,市面上各种唱好或看衰的言论也层出不穷。而在笔者看来,互联网大鳄们的“烧钱”战争只能证明打车市场的“有利可图”。
政府部门“监管不能剥夺打车软件自由调度权”的言论对国内打车软件表示了支持。对于“快滴”本身而言,无论是之前“帮老人免费打车”的公益之举,还是与淘宝旅行、卓越游戏的“联姻”,或者很有可能推出的“代驾”及收购高德之后的“热点推荐”服务,都不难看出“快滴”决策者们已经画好了一幅蓝图,将进一步使首批用户发展为深度用户,功能拓展和用户黏度增强将取代“补贴”成为增强用户黏度的下一步战略。
关于“快滴”,国人还都停留在“优惠打的”的陌生印象阶段,从市场来看,接踵而来的附加功能和联合营销攻势正在酝酿。“胜负”之论尚早,对于“快滴”的“熟悉之旅”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