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张明萌 张欢 发自上海
编辑|张欢
国内互联网手机品牌大多会有个性鲜明的CEO,和雷军、周鸿祎、贾跃亭、罗永浩相比,荣耀总裁赵明显得低调很多。在华为工作17年,赵明习惯了华为一贯的文化基因:“我喜欢把战略设计得很清楚,既要做短期打胜仗的事情,又要为未来一步一步布局。我不太愿意渲染个人,但我接受团队给我的角色和形象定位,并调整自己。还好荣耀粉丝很好,并不是无原则地喜爱。”
不过他还是准时准点坐在我们面前,尽可能完整耐心回答我们每一个问题。
从过往履历来看,赵明算是典型的华为精英:名校毕业,先从研发做起,历经销售、市场等多部门历练,主持过集团纵向研发项目,也做过海外公司的CEO。
直到有一天,集团领导的一个电话把他从德国拉回到深圳,他接手了整个华为集团里最特别的一个岗位——把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
今年3月,巴塞罗那通信展上,有国内媒体问他公司战略,他老老实实回答:“我连公司门都不知道在哪,这问题没法回答。”
他的前任刘江峰在创造了荣耀2014的优秀业绩后,辞职创业做农产品电商去了。有那么几个月,赵明一方面要等着公司派人接手他的西欧区副总裁位置,一方面还要兼顾荣耀业务。
半年多过去了,他现在有底气对荣耀未来做出规划,“我接(刘)江峰这个位子,目标就是比他做得好。到现在这个时候CEO必须有舍我其谁的气魄。如果作为荣耀的掌门人说我不如江峰,谦虚谦虚可以,但是做事的时候不能这样。”
工作中,他喜欢建立负面清单——哪些是不可以碰的底线,剩下的鼓励团队大胆尝试。在品牌营销中,赵明唯一不允许的就是互掐。在中国互联网圈子里,这个想法显得多少有点“非主流”。友商黑过来,坐着挨打。实在触犯底线了,才诉诸法律手段。上月外界盛传赵明离职,连他在欧洲工作的同事都询问,逼到没办法了,他给员工们写了一封公开信,题目是《造谣者只能看到荣耀的背影》。
双十一,有的厂商为冲业绩开始刷单,天猫平台显示有的单笔订单达到5000台,赵明把双十一看作季度考,刷单这种事情坚决不可以做。当然在CMO王晓冬看来,华为内部严格的审计体系也让他们找不出这笔资金去冲量。
新的工作让赵明开始努力去理解年轻人的想法。有一次女儿和他撒娇“老爸你造吗”,沈阳人赵明心里咯噔一下“女儿这是说我吗”,后来才知道原来“造”就是“知道”的意思。
采访那天,他带了三部荣耀手机,两块智能手表。作为乔布斯的粉丝,他已经不随身携带iPhone了,当然,出新机他还是会分析,在他看来,自从4S之后,iPhone给人的惊奇感已经消失。在此之前,拿着iPhone,他会有一种和偶像隔空对话的感觉。他说:“如果乔布斯还活着,苹果公司走到今天,不一定比库克更赚钱。库克是职业经理人,变现能力超强,乔布斯管理是另外一种风格。下一个时代的苹果还是需要乔布斯式的人出现。”
人物周刊:你最近反复强调要慢下来,为什么这个时候不像别的互联网大佬一样,给大家再打两斤鸡血,推着团队往上走?
赵明:你感觉到非常辉煌,大家都认为谁都挡不住你的时候,突然之间那种坠落是非常可怕的。我是真心向苹果致敬,并不是说PK掉苹果。为什么我每次发布会只拿苹果做比较,因为苹果从来都不会把这样的比较演变成对撕。自从苹果之后,智能手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他们把人机交互的界面和体验做到很好。
苹果一个WiFi模块就有几十个人的团队。国内很多公司可能就一两个人在做,甚至一个人就把这个全搞定了。有多少人愿意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在这个领域内不断深究。那可是在硅谷,苹果员工的工作强度一点不比我们中国人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越了解这个产业,我们对它越是敬畏。
人物周刊:你觉得慢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不够细不够好?
赵明:不是,我担心发展太快会把很多问题掩盖住,在你再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虚胖。
人物周刊:现在你看到了哪些问题?
赵明:荣耀发展得这么快,我们的品牌影响力是不是真的渗透到了?还是说我们已经把我们既有的用户群过度消耗了?现在来讲,中国没有比我们更快的了,成立仅两年,今年的销售额预计会做到60亿美元,这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但是我们一定要破纪录吗?你背负这样的名声重要,还是说产品和品牌持续发展重要?
人物周刊:你有点盛世危言的意思?
赵明:华为一直是这样的。
人物周刊:接下来几年,你判断还有几家手机厂商会活下来?
赵明:全球性的品牌大概是3到4家。当然区域性品牌和国家品牌会多一些,比如说日本,有NEC、松下。
我们为什么越做越敬畏?因为一旦做大反倒是一个公司最危险的时候。一旦设计或者品控出现问题,到了消费者手里,通过一定的故障累计体现出来,可能是一个半月到两个半月,那就是两三百万台手机生产出来,已经在渠道里面,甚至到了用户手里面。按照150美金一台的话,那就是3亿多美金出去了,你怎么去处理?在我们的供应链体系里,手机算是海鲜产品,很多时候这种物料你要提前4到6个月下单。一个判断失误最后会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然后把这种压力传递给渠道,要求渠道压货。短期内适当压货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渠道大量压货,它又卖不出去,最后就变成了渠道造反,渠道就会背离你,这种损伤很难恢复。我们一直在说,越是在高歌猛进的时候,越是要小心谨慎。所以你要说荣耀什么时候压力最大,那肯定是永远都是未来的日子压力最大。
人物周刊:美国市场对于你们来说会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空间的市场吗?
赵明:没错,但美国目前还是运营商的强补贴市场,然后很多中国厂家到美国是以ODM的平台来介入的。荣耀进美国肯定全部都是以自有品牌,打荣耀品牌。
人物周刊:最大的困难在哪儿?
赵明:美国的产品标准和我们不一样,比如频谱,制式。
美国是全球电子品牌高地,是最高的地方。从产品、团队的能力和营销来讲,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去。一开始给人印象不好,回头再想去提升其实比较难。对我们而言,我们会考虑进入美国第一印象是什么,因为华为在欧洲这几年,我们不断地耕耘,跟用户沟通次数很多,从运营商也好,从我们当地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也好,其实我们正向的信息传递越来越多,大家对这种品牌已经逐渐形成了认可。但是美国,华为本身的市场占有率就很低,荣耀品牌影响力为零。我们现在有一个二三十人的团队在美国做相关的前期准备,2016年是肯定会发力的,我们也计划逐渐地去加深沟通的深度和强度。荣耀营销在美国的总部放在硅谷。苹果、谷歌、 Facebook、推特都在那儿。你会接受到最新的互联网前沿的思想。我们说做互联网手机,互联网营销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要考虑如何提升用户在互联网应用上的体验,这个我认为是互联网手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人物周刊:在你看来,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什么是互联网品牌的手机?
赵明:这是一个认识深化的过程。因为不可否认互联网手机概念是从几家中国公司出来的。小米在这方面走得比较早,从这个维度来看,早期还是用网上营销,销售按照互联网模式进行定价,这是最早的一些思路。目前来看,这些方面大家都在跟进。这个东西很容易学,没有门槛。原来传统的营销模式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或者惯性很强大,你想渠道空间就是要30%到40%,现在就把渠道这个空间直接给了用户,大家直接享受到这个利益,所以就开始高速发展。但是你也发现现在整个的互联网手机占30%的份额,现在的这种增速已经开始放缓了。
人物周刊:因为讲不出新的故事了,可以这么理解吗?
赵明:线上仍然会代表着这个行业发展的趋势,但线下仍有广阔的市场不容忽视。你看在线下的,苹果是一个线下为主的品牌,华为品牌是一个线下为主的品牌,OPPO、VIVO、三星都是线下为主的品牌,他们发展还是不错的。
人物周刊:你们这个行业是最热闹的行业,出很多新闻。
赵明:行业撕来撕去,空间也没说从30%增长到50%,你如果不能有效地扩大空间,那就说明你的用户群体是有一定的限制。
人物周刊:怎么突破?
赵明:我们现在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从荣耀团队来讲,互联网手机营销这方面这是固有的优势,这是你选择这种模式带来的固有优势,你要坚持,可还是要避免互联网手机这些厂家之间无底线地撕。互相之间甚至到了造谣和抹黑这种情况,我觉得非常不可取。
人物周刊:你今天戴了智能手表,今后荣耀会加大可穿戴设备的投入力度吗?或者也会出电视吗?
赵明:我们还是有所聚焦,做一些擅长的东西,考虑跟各种各样的专业厂家合作。当然我也可以做空调,但是我做空调跟别人比,优势在哪儿?
人物周刊:可人家做空调的都开始做手机了。
赵明:我们一直在问自己企业的战略控制点,我们内部也在研究。荣耀做不做电视?
人物周刊:你们也会考虑这个问题?
赵明:会,荣耀做电视这个事情并不是我今天跟你提出来的,但是一直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做电视战略控制点在哪儿?如果做不出不同的东西,那进入这个市场的价值就不大,目前内容基本控制在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三家。
人物周刊:就是BAT三家。
赵明:对,我们做电视也是跟这些内容厂商合作,小米做电视也是跟这几家合作,你的控制点相对是比较弱的,最后可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打价格战,电视上的利润又不是很高,像夏普这些电视厂家,生存环境都很困难。我们要进入一个领域,还要考虑,荣耀做这个东西,与众不同的东西是什么,我们的控制点是什么。
人物周刊:你们还会聚焦在跟通讯相关的,因为这是华为的基因也是你们的优势?
赵明:除非我后面能找到做电视的核心控制点。当然靠华为的利润我们也可以把价格打得很低,去补贴,但是总体来讲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荣耀和华为做智能家居考虑的还是一个开放体系,我们把自己的界限定义清楚,就是我们把标准和规范统一。现在为了用所谓的智能家居,我得装无数个app,荣耀希望改变这样的状况。所以,空调电冰箱我不做,但咱们可以合作,因为做连接你们肯定做不过我,荣耀希望去建立一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