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死而承诺,以承诺超越生死”
陆棣的长篇纪实文学《旅程无终点》(以下简称《旅程》)讲述上海女孩小米(全名米貌似)的两次生死之旅。小米和浙江女孩圆圆得了白血病,小米承诺圆圆,如能活下来,就帮助好友完成心愿。在众多白血病女孩中,唯小米活了下来。她独自远行数千里,两度面临死亡,不顾生命安危进入著名的“死亡之旅”西藏墨脱,以百折不挠精神,兑现了承诺。
《旅程》登上2016年4月“中国好书”榜单,推荐理由有“因生死而承诺,以承诺超越生死。作品突破了同类题材的悲情基调和悲剧结局,带领读者重新认知生命价值,令人震撼,发人深省”。陆棣在80年代,创作过长篇纪实文学《与百万富翁同行》,当年评论界评价“他的作品视角新奇、情节曲折、悬念横生、高潮迭起”,改编电视连续剧,获得巨大成功。陆棣封笔20年后,创作了《旅程》,同样是纪实文学,《旅程》写“生死和承诺。生死是谈不尽的哲学命题。承诺是精神”(前言),因题材、时代不同,陆棣在创作中大胆探索,采用象征隐喻等艺术手段,丰富故事的思想内涵与外延,打开了纪实文学创新的空间。
猫的“象征意象”
一
人们把猫昵称阿咪。如在小说创作中,陆棣就不会点明“阿咪是见仁见智的象征或隐喻”“阿咪是全书的魂”。因《旅程》是纪实文学,真实是原则,就在前言中说明。不过,陆棣选择猫作为作品的主题象征意象,有真实生活的合理性:陆棣家养过猫,熟悉猫的习性,而且“小米喜欢猫”“墨脱多鼠患,所以多猫”。还有,小米在墨脱途中竟没遇到老鼠,并且“顺利得不可思议”。解读《旅程》,就要解读阿咪象征隐喻了什么?全书的“魂”又是什么?
《旅程无终点》封底上半部份(下半部是莲花水印):阿咪的背影,它凝望“中国龙”的水印。“中国龙”象征“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引用了一句古代《奥义书》的文字。
评论家在80年代评论陆棣发表在《收获》系列中篇小说是“意象营构的符号化世界”,对陆棣小说风格有定位,“陆棣的创作有两大理论支柱,那就是象征主议的 ‘对应论’和表现主义的‘本体论’”“通过具体可感的意象来暗示人的内心世界,并表现象征性主题”“强调开掘事物‘形而上’的最高真实”。20多年过去了,陆棣在《旅程》创作中,在遵循纪实文学真实原则下,引入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
猫在人的生活中有重要地位。陆棣把猫作为主干象征意象和重要情节线贯穿《旅程》,描绘小米所处的生存环境,在小米和阿咪以及读者之间建立起生动紧密的联系,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多彩。陆棣80年代写的中篇小说《一个精神病患者眼里的世界》,被《作品与争鸣》争鸣过,有专家认为是“荒诞和不荒诞的人生戏剧”,整篇文章是个象征,也有专家以“评论的尴尬”为题,认为是写实作品,“不但有社会学的依据,也有病理学的根据”。争鸣是好事,是作品达到雅俗共赏且有多层次的阅读感受的结果。同样在《旅程》中,阿咪既是“动物学根据”的写实猫,也是“见仁见智的象征或隐喻”。阿咪作为“生死”“承诺”“精神”的“意象符号” 反复出现和发展,渐渐积累起象征意象的意义,使读者明白阿咪的出现必有所指,唤起某种感受或联想,反映深刻的生命意义和超时空的文学价值。
二
阿咪以无形有声的猫叫声出场。圆圆骨髓检验正常而心情愉快,回病房前,学猫叫逗惹小米。是阿咪和圆圆第一次产生联系。圆圆去世时,阿咪现身了。小米发高烧时,听到猫叫,支起身,一只猫在床边“深情地望着她,那眼神如此熟悉”,此时,小米接到圆圆妈的短信:赵圆圆走了,暗示阿咪是圆圆的化身。小米哭着说,圆圆“知道我在发高烧。圆圆什么都知道了”。这时的阿咪是“黑白条纹猫”。从小米踏上兑现承诺旅途起,阿咪成了虎纹猫。
小米到19岁女孩E的墓地践行,阿咪“沿着墓碑一掠而过”“跑出不久,停下,转过头,睡眼惺忪的大眼睛看着她”;在西藏小昭寺门口,阿咪在休息。她挠它。它不情愿。她要离开时,“它恋恋不舍在她脚边磨蹭”。“黑白条纹猫”是浅层次的意象符号,虎纹猫不仅是圆圆化身,是多层次的象征意象,“它在发展,很神秘”,被赋予神奇的暗示意义,激发读者的无限联想。
从西藏派镇开始,阿咪每天夜里有新内容,新发展和新神秘。
在派镇客栈,小米在老鼠的严重威胁无计可施时,是阿咪驱走大老鼠。小米在大雨中独坐屋檐下感到孤独凄凉时,在“幽暗的角落里,是它,那只虎纹猫,温情的眼睛凝望着她”。小米白天在大雨中徒步,晚上一回到客栈,“房门悄悄开了, 她一惊。阿咪悄然无声地跟了进来。阿咪,你来啦!她笑着说”。她和阿咪已相熟了。阿咪“用脸蹭她,用爪子抓她”。她抱起它“梳理拖拉它的毛发。它把头努力埋在她怀里”。她睡下后,它仍在床边蹲坐仰望着她。
阿咪的物象之可爱,是人与动物的和谐,比附小米的道德之美,也为小米白天徒步解压,消除她的疲劳困顿。它“优雅地来到她面前,抬头,两只前脚举离地面,后腿站起,使身体直立,尾巴竖起,末端僵硬垂直,靠在她的腿上,用脸蹭她,用爪子抓她,望着她,似乎想引起她的重视。她知道它在招呼她。一把抱起它,四目相对。它渴望地凝视着她,嘴闭着,喉咙里发出‘咕噜咕噜’愉悦的声音”;小米“用手梳理拖拉它的毛发。它把头努力埋在她怀里。卷曲的短尾巴僵硬竖起,处在放松舒适状态中。她隐约闻到它身上淡淡的青涩味。你在猫中,一定是个美女。她说。它低头,打着小美人式的哈欠,轻舔起自己的肉球,仿佛向她展示,这是它最美的动作。”
在汉密客栈,阿咪看到小米“兴奋得将身子机灵地一个翻滚,肚子朝上,伸长四肢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动着爪子,缓缓抽动尾巴末瑞,它做这些动作时察言观色盯着她看”,它“快活地跑到她面前,头顶脸颊推挤磨蹭着她”。一只猫能将肚子暴露,不顾危及生命,是充分信任对方的状态。阿咪头顶脸颊推挤磨蹭着她,用尾巴梢环绕她磨蹭。她蹲下身子,嘻笑着挠它的胳肢窝。它跑了。它趁她看地图时,伏在地图上,尾巴左右摇摆把地图上的笔和纸弄乱。她摸它掐它。它不生气。她挠它胳肢窝。她因它被扰,放弃看地图,它马上离开了。她和它互相戏嘻吵闹。阿咪或高傲或使小性子,或矫情或悠然自得,“毫无顾忌,没有陌生感”。夜深了,阿咪消失了。小米打开地图,想看明天的徒步路线时,朦胧听到一个声音,“早点休息吧……”她转过头,阿咪“没有回头,没有不舍,灵巧柔软的身体突然一跃,好像被空气融化了”。雨声依旧。
在阿咪的象征意象里,生命或精神的某种性状得到感性的显现,成为读者直觉式的意象思维活动。阿咪是情感、氛围和冥冥之物的对应物或外化,是小米人格发展趋势的象征和隐喻。
在背崩客栈,阿咪和小米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互相招惹无拘无束。意象是主观心素与客观物素融合的艺术形象。“它也撒娇,爬上她膝盖。她抚摸它的后背和脖颈,觉得它柔软得好像没有骨骼”。她细数它的白色胡须。它不耐烦地打哈欠。她梳理它的皮毛,摸它的耳朵,翻开它眼皮。“她的手指在它的皮毛间划动,觉得它好像是个灵魂或影子,有不实在的感觉”。而它“故意用尾巴一次次扫拂她的脸,痒痒的,似乎想把好心情传递给她”。她半夜醒来,“一个美丽的静物剪影:阿咪蹲在窗台上,一动不动”,它在陪夜。意象有情感性,以情动人,情感交流,以激发共鸣。在意象中情为主,是心物感应。
小米白天徒步中常听到猫叫。在老虎嘴凸出的悬壁上,一棵小树上有黄花在晃动,黄花“像老虎猫的脸,花蕊像猫胡子”。当她飞速滑出悬崖时,队友拉住她,小树阻挡住她没有滑入万丈深渊。猫脸黄花成了她的庇护神,使小米旅途不孤独,是圆圆在关注守护她的意象符号。
墨脱客栈是阿咪最放肆的夜,它就像淘气又善解人意的小女孩,有猫的秉性与人的品行。它先后两次挤进小米的被窝,和小米亲密无间挤一起。可能是小米到达墨脱完成使命,阿咪要离开她了,显得恋恋不舍。“它不知什么时候钻进被子,蜷缩成一团,温顺钻进她怀里,和她面对面,用它高雅沉静迷人的眼睛看着她,还热情地用脸磨蹭她的脸”。她不习惯,把它放下地。它跃上橱柜,蹲在柜面上。舌头快速舔着嘴唇、爪子,弯过身子舔起尾巴,用力在拉扯毛。用前爪快速地洗起脸、耳朵、眼睛和下巴。“就像有教养的优雅少女在精心化妆”。她因疲倦很快睡着了。它又钻进她被窝,把尾巴卷起来,柔情婀娜的身子卷成漩涡状,紧贴她怀里,脸贴在她脸上。她中途醒了没有推开它,抱着它睡着了。
阿咪和小米不论白天或夜晚,在相互呼应、折射中以多角度、多侧面揭示作品主题,起到相映生辉的作用,阿咪是美和善的象征隐喻意象。夜晚的阿咪“精神”“希望”“美好”“友爱”“温暖”“保护神”等意象符号,去观照小米白天在恶劣环境中的徒步危险:如注的大雨、峡谷幽深、激流咆哮、滑波、塌方、泥石流、猖狂的蚂蝗等。
早晨,阿咪消失了,出现蟑螂。小米被蟑螂咬痛醒了。她要离开墨脱,想和它道别,却找不到。老板说没有养过虎皮猫。她不知道,昨夜是她和阿咪最后的相聚。
陆棣没有将“意象符号”运用得太深奥难懂,既为大众化阅读,也为“纯文学”的小众化阅读。阿咪是温暖、饱满、平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憧憬的“意象符号”,使小米的墨脱之行“顺利的不可思议”,使小米“从一个弱弱宅女到身心强大‘女汉子’的全新蜕变”。
三
在波密,阿咪不在,小米一夜没睡。“老鼠爬过脸,快速移动的爪子触痛她,使她惊醒”;“屋顶阵阵激烈的“吱吱吱”声,一群老鼠在互相撕打,唧唧乱窜,不停发出尖溜溜欢叫声,好像扭咬在一起”。天亮了,小米抱怨老鼠太多。老板说,“墨脱的老鼠数量多个头儿大。我们这里老鼠很少啦。老鼠肉在墨脱是有名的一道菜。”
到这时,小米才回想起,她在墨脱途中几乎没见到老鼠。每到夜晚,有阿咪的陪伴。阿咪温存美好,丰富生动,是她心灵最理想的伴侣。“从派镇开始,那金黄色的美丽影子一路伴随她到达墨脱。”她因此深深失落。
《旅程无终点》中阿咪插图:夜色中的阿咪背影,一轮硕大的明月,朦胧且深不可测。插图下“它想离开时不会犹豫,她想念时它不出现。她在等待它”,特别回味无穷。
阿咪是《旅程》的中心象征,对阿咪的探析,有助于映现《旅程》的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揭示深刻的主题:生命需要精神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友爱是美好的;小米蜕变路径的思索。通过阿咪的“象征意象符号”,开掘“形而上”的精神存在。“它那谜样的神秘,悄无声息似有似无软绵的身子,像没有厚重的实体,唯有飘忽不定的形迹,如同全透明的存在,给她不真实松散泡沫的感觉。它似生命或机遇一样处在不确定中。它由着心情独来独往自由自在无处不在,好像从没出现,仅是超时空的猫咪形态”,这段文字使我们联想到佛学中的“梵”,“既动又不动,既遥远又邻近,既在一切中,又在一切外”,这是一种最高精神的存在。小米从文艺情怀上升到充满虔诚的宗教情怀,小米的升华和蜕变,展现了人性的壮美。
四
小米回上海后,等待阿咪出现是她唯一企盼。那“咕噜咕噜”愉悦的声音,懒洋洋凝望她的眼神,散落在地面上的那轻轻浮动的猫在她的记忆中。同学和朋友闻讯带来一只只虎纹猫。小米很失望,它们和阿咪形似神离,有形无灵。阿咪的消失是小米新梦想,新旅程的开始,是“追求梦想”“未来”“信念”的“象征符号”。
《旅程》以这样的文字作为全书结尾,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阿咪可能并不是猫。它从未出现过,也从无消失过。它是自由的,它与宇宙融合成一体,是无限和永恒。阿咪是空,古老的空。空中有风。
“它想离开她时,不会犹豫;她想要它时,它不出现。
她仍在等待它。”
星空的“象征意象”
一
“星空”和“阿咪”贯穿在《旅程》中,是互有关联和交叉的情节线,是不同的象征意象符号。陆棣把小米和“星空”“阿咪”精心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彼此辉映,在对应互渗的关系中,暗设起象征的桥梁,获得超现实的统一和发人深思的艺术化表达。“星空”出现的频率仅次于“阿咪”,是小米和圆圆相约的心灵沟通平台,是生死和谐相处与生命飞越死亡,到达精神自由的象征意象。“精神”是小米“暴走千里”的支柱。
当小米了解到“墨脱路是黄泉路,年年有失踪死亡的人”,如果兑现承诺,会再次和死神面对面。她是诚信的人。她每想起好友生前说在星空等她消息就无法心安,她兑现承诺有纠结有反复有残酷的心理折磨,这就是小米的“星空魔咒”。
陆棣刻画了小米复杂的心理状态,“圆圆走了,还兑现什么承诺?她心里痛苦挣扎抵抗,她做不到!她受不了这艰难。她不会徒步墨脱”,“问题是,她活下来了,圆圆死了。她确实承诺过,活下来就要去完成圆圆的心愿”,“承诺成了魔咒,紧紧纠缠着她。圆圆的眼睛在星空中,充满期待望着她”。
在 14楼的重症病房(以下简称为14楼),她是唯一活下来的女孩。“静寂的黑暗中,她的思想集中不了,昔日的病友在黑暗中一个个飘浮着出现,简华、露露、苏琴、罗医生、肖金、章伊伊等,排着不整齐的队”。“星空魔咒”是包括圆圆在内的14楼早逝女孩对小米兑现承诺期待的“象征符号”。“她对承诺越挣扎,承诺越深入她的心中”。如果不兑现承诺,她会背负一生心理愧欠和折磨。
“星空的魔咒”是小米内心的道德约束和担当的责任。诚信与责任心是理念和实践的合而为一。陆棣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努力探索小米的精神世界,揭示她心灵中抽象的美德。
图:“星空的魔咒”是米貌似内心的道德约束和一种担当的责任。
小米痊愈后多次寻找“星空”。在上海、杭州等城市,星空被空气和城市明亮灯光污染了。她在长白山找到了“星空”。那“连绵的雪山在深邃的夜空之下,被神秘的光芒所照亮”。她流下了眼泪,“星空,你使我如此满足”。她对“星空”中的圆圆说,“关于墨脱,你不要催我,等我消息好吗”。小米已准备完成好友的心愿。
到拉萨,小米站在满天星星璀璨耀眼的星空下,“用食指和拇指圈成了圆,突然划向天穹,停住。这时,出现在手指圈中的那颗星星就是她想要见的人。她急急看手指圈中,一颗嫩红的星星,暗淡低调,周围有枯黄的光晕,无边的靛青底色”。这是圆圆生前教给小米如何通过“星空”平台,沟通生死两界的方法,要“用心去感受”。小米仿佛听到“小米,你来啦”时,顿时泪流满脸。阿咪出现了,“温顺地来到她身边,目光柔情似水”。阿咪出现“星空”下,暗示两者有联系,却是不同的“意象符号”。
“星空”是对精神世界的感动和对生命的领悟,纪录小米人生蜕变的进程,同样是“友爱”“温暖”“希望”等象征意象符号。
二
小米在14楼的生死之旅由死神安排,是被动的。小米第2次生死之旅在“星空魔咒”助推下的主动行为,是“精神”能创造生命奇迹的启示,是心灵修行完成蜕变之旅。
小米兑现承诺后,在微博上写下“墨脱是不夜城。有银河。第五次的银河。”小米离开墨脱,站在波密星空下时,已没有阿咪的影踪。“她惊叹今夜的星空如此之美。全180度,毫无遮挡,使她体会到苍穹中‘穹’字的奥妙”,“她熟练地用食指和拇指圈成个圆,从中向西北天穹伸去。手指圈住的靛青中,那颗她熟悉的嫩红星星不见了,星星原有的位置周围枯黄的光晕暗淡得看不清,似乎在渗化,是星星离开后的余光?”“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 (这是她微博上的喟叹)。“夜空中最亮的星”消失了。圆圆远行了。她的身体里振颤出伤心的叹息。
“星空”使小米从文艺情怀升华到宗教情怀,她因此相信,她和圆圆会再见面的,不会在星空了,圆圆会“以生命的其他形式在偶然的当下和她相遇,随时随地”,有广泛的解读,或是“友情”“友爱”“诚信”“精神”,或是当下社会中任何客观的人或事物,或一个老人、或一个孩子,或小动物,并且“随时随地”会出现。用 “其他形式”“偶然的当下”来传达没有时空的“热爱所有人,热爱所有事物”的“大爱”象征意象信号。
“意象符号”
一
除“阿咪”“星空”外,陆棣还建构了众多观念的“意象符号”,表达与直观可感的景象、细节、环境、氛围等物质载体的对应,形成统一和谐的旋律,丰富了主题内涵。
在 14楼,每次小米病危时会出现美好的幼儿时代画面,“土坡上,他们合用的小雨伞被一阵风吹下土坡,她欢快尖叫着追赶,衣服被雨淋湿了,雨伞拾回来了。那天雨下得真大啊。在公园里,爸爸有时抱她,有时搀着她,她的红白格子短裙和白色长袜湿透了,溅满了斑驳的泥水。雨中不停传来小女孩脆脆的笑声”。这是她两岁时,爸爸带她到西郊公园的情景;半夜,“一只大公鸡扑扇着翅膀在追赶她”,她醒了,惊恐说大公鸡在追着要啄她。爸爸说来了正好,抓住它,明天小米有鸡肉吃有鸡汤喝了。她破涕为笑。大公鸡成了她人生最早的记忆;还有“一段有关罐头的温暖回忆”等等。
人频临死亡时,最牵挂的是亲情。人生美好的亲情回忆是幼儿时期,和父母生活时间最长一生最受宠时期。人因刚出生,心灵纯洁美好。对幼儿时期的美好回忆,是对当今社会的纵欲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蔓延的批判。幼儿是人的生命起点,心灵演变过程的开始,而病危是人生终点的可能,从幼儿到病危,是生命过程的“象征意象符号”。人在临近死亡时,活着的亲人间为财产明争暗斗,所以,也是人的精神从纯洁到堕落过程的“象征意象符号”。
小米在一次濒死中,感觉飞向天空时听到妈妈的哭喊声,看到妈妈在难产,她想帮助妈妈,就突然坠落下来,她活了,有了死亡体验,从此相信“在人类物质世界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精神世界,它就是圆圆所说的神秘的灵魂世界”,她还相信“人死后,会展开新的旅程”。小米病危时以旁观者身份看到妈妈生她的情景,是时光倒流了?是不是很荒诞?其实不然,这是对人原始本质和自然人性的象征寓意,是对人初始纯真的赞颂,对现代社会“精神回归”的呼唤和现实性的反思。
二
“神秘”是陆棣“强调开掘事物‘形而上’的最高真实”构建的“意象世界”特色。
白天景物的意象描写和夜里阿咪出现的暗示,聚合一起,凭“通感”感知传达宇宙的秘密,通过细致深入的阐述,我们会不由自主步入陆棣设置的浓郁的神秘艺术氛围中。“黑暗中隐约闪烁着斑斑灰白,如同死神俏皮的眼睛在向她窥视”;“传来凄怆伤怀的乐声,隐隐约约虚无缥缈,宛若众猫的低声细语”;“她恍惚感觉圆圆的身影在靠近她,如同雾气一样松散轻扬,有淡淡的青涩花香”;“有个身影径直向她腾来。她伸出手却抓了个空”;“感觉身边始终伴随着一圈圈若明若暗、影影绰绰、莫测高梁的光晕,是一种朦胧柔和的青莲色彩,有一股淡淡的青涩香味”“她心里大声呼喊圆圆。回传几声清脆婉转的鸟鸣,恍若天空传来。众鸟猝然一起发出高低不一的附和声”;小米在前往波密的大巴上昏昏欲睡,恍惚看见圆圆怀抱金黄色的虎纹小猫,站在她面前等等。路隐隐约约、雾飘来荡去,声音恍恍惚惚,充满主客观互渗隐喻的符号化世界。
陆棣用充满意象的墨脱路途的枯骨、败叶、森林里的鸟鸣等氛围渲染,环境烘托,各种超越物的形象化呈现,使得这些意象具有朦胧的不确定性和形而上的抽象性。它已经不是对“景色”的客观再现,而是主观的创造性表现,汇合成种种意象、隐喻等表现技巧,配合“生死”“精神”主题内涵,负载着小米与动物“阿咪”、自然界“星空”对应的象征意象,使得主体对景物的感受和情感反映,有闪烁不定,跳跃流动和朦胧虚幻的色彩,耐人寻味。
“真实”是原则,内容为王:亲历者和调查者
一
纪实文学“真实”是原则,内容为王。《旅程》 上半部分写小米在14楼的生死经历。14楼住着以白血病为主的病人。现实生活中,陆棣为陪护患白血病的亲人住进14楼,他是亲历者又是调查者。
陆棣和小米、简华、露露、圆圆等患者相处过相当长时间。其间,他研读、摘录、分析大量白血病书籍及案例和相关信息,当时他不是为写作,而是挽救亲人的生命。《旅程》后半部写小米在墨脱徒步。陆棣虽有小米旅途经历和情感起伏素材,有墨脱丰富全面的风土人情传说等资料,但是,他为找到徒步感觉,身体力行,一个 60多岁的老人去徽杭古道徒步、仙霞古道徒步。丰厚的生活积累和翔实的病情、案例和信息资料,需要精选、提炼和压缩,删繁去冗,精益求精。《旅程》涉及到大量白血病人的实用资料,如化疗、自体移值、免疫细胞疗法、基因治疗、中医、骨髓移值和各种治疗分析等描写。有病友家属说,陆棣成血液专家了,只要扫一眼血常规报告,就能了解患者的健康情况。
陆棣创作《旅程》时,如同打开深藏地窖多年酝酿的陈酒一样,满空中的酒香中闪耀出人性中最美的光耀。“今天,当我再次回放整个进程,仍大吃一惊,它那么完美和真实。它超越时空,如此富有戏剧性”“一个个偶然小片段,连接起持续不断的新创造和新奇特。太多偶然性的聚合,启动了长达数年的时代链条,导演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现代中国传奇。”
二
《旅程》前半部讲述小米和圆圆得病的经历。她们对“生死”“灵魂”的探讨、争议、冷战,她们的“心愿”和“承诺”。她们得病后都被男友抛弃了,又都面临死亡。小米对生存很悲观,说台湾首富之弟,美国前总统之妹得白血病后都死了,金钱和权威都救不了白血病。圆圆对生存充满希望,说台湾绘本画家几米等人得白血病后活了下来,活得精彩,给小米极大鼓励。几米成了她们的偶像。她们爱文艺,读书、电影、漫画、音乐,精神世界丰富而广阔。她们谈几米的绘画本、谈生死、谈哲学。她们对精神审美有追求,爱自由,具浪漫主义情怀。她们因共同语言成了好友。她们谈白血病,也谈“身后”事,死后会不会存在,有没有灵魂。小米是“人死断灭论”者。圆圆说人死后灵魂会飞向星空。她们因此争辩,冷战。小米妥协了,觉得“断灭论缺少人性和道德关怀,把濒死者人生最后一丝希望残忍灭掉。生命不应有终点”。小米迎合了圆圆“灵魂不死”的观点。
陆棣对小米的内心刻画细腻独到。当小米一反往常,冷漠对待爸妈,向爸妈莫名发火,是因为她“心里早已准备迎接死亡”“没有亲情的挂牵,她更容易独自面对死亡”。发火是违心的。当她离世时,因她“不近情理”,爸妈的伤感是不是因此会少一些?;14楼床位紧张,小米得到刚死过人的床很高兴。“那个富贵的老头就在这床上经抢救而死去,阴魂还没散,她就睡在上面了”“她感觉到死人气息仍在屋里弥漫”“生病前,让她睡在刚死过人的病床上,简直不可思议。”
三
14 楼展示生死边缘的众生相。把每个故事单独抽出来,就是一个感人的生死别离故事。陆棣用电影的视觉片段,讲述小米等待死亡时刻来临的特殊环境:死前一刻在向网友发短信的年轻女子肖金;整整三年才被死神杀死的乖女孩简华;天真的16岁女陔小露露;男友在病房向伊伊宣布一切两断,伊伊因拒治疗而去世;球迷大林;疯狂爱上农民工,病后被抛弃的沈姨;因对生存绝望而跳楼的男人;悲观的年轻女医师;性格外向的宝马车美女苏琴;幽默成熟的19岁老病号莉莉;充满理想的冯婕;智商回到幼儿时期的公交司机半夜歌唱走调的《两只老虎》……
14楼充满浓厚的死亡气息,“14楼最快的是换人脸,常换常新”“死人属于是第三人称。住院久了就会变麻木和习以为常”。
《旅程》还讲了一个感人又叹息的故事:江苏阿姨得了M3,这是白血病中唯一能治的型号。她是生活最底层的穷人。上海某三甲医院的女院长凭一己之力默默帮助阿姨长达6年。院长的突然出国访问,使阿姨失去了帮助只得回家乡。雨夜,阿姨去求助上帝,向山顶教堂爬去,高烧倒在山腰间。
陆棣谙熟文学技巧,善于把握与命运攸关的细节和片段,用精短的一个个案例特写,讲述14楼的病人家属众生相:大胖父女为房产的明争暗斗;研究生小王的新婚妻子首次来医院就是离婚和财产分配;热心过头又喜欢占便宜的聋子;模范丈夫老王;股市和病房两不误的老钱;把患病公公“双规”并控制公公财产的小媳妇等。
小米的“独白”
陆棣把小米病愈后几年经历一笔带过。小米兑现承诺的旅途共89天。小米离开上海抵达墨脱派镇有81天,陆棣用2000多字,精选几个片段,把小米81天在洱海、纳帕海、青海湖骑行、雨崩徒步和冈仁波齐转山简述完。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81难,很巧合,不知是不是天意。
《旅程》下半部重点在小米墨脱徒步那几天。陆棣有徒步体验,“徒步枯燥孤独,说话耗体力,驴友之间很少说话,凭毅力或信念在埋头走路”。如何在沉默的徒步中,表达小米丰富的精神世界,表达小米和圆圆沟通联系呢?如果处理不好,会变成平淡无奇的旅游攻略。
小米说,徒步“可以思考和回忆,有时自言自语”。在徒步中,她随身带着回赠圆圆的新书。和圆圆有相当多的心灵沟通。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会选择特定日子,向去世的亲友汇报、聊天、说说心理话。因为相信,如果发自内心的真诚,在天之灵的亲友就能听到,以此传达思念和亲情。
图:上海女孩米貌似,为兑现承诺,进入西藏墨脱的群山中
《旅程》中,小米的“独白”是亮点,是处理“真实”和“文学”和谐统一的最佳表达方式。
人需要精神支柱。通过“独白”建起小米与圆圆真情实感的心灵沟通平台。“圆圆,我是小米。从现在起,我正式为你导游。我是国家认可的合格导游。导游证是三年前考的,今天是第一次导游。”“圆圆,你描绘墨脱如何美丽,好像你经历过一样。徒步墨脱是你的梦,你的心愿。现在,我来完成你的心愿”。当你刚开始阅读 “独白”时,以自己的主观经验,会感觉小米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精神世界之中,联想到圆圆早已去世,或会有不可言状的忧伤情绪索动着你的心。
小米用“独白”向圆圆讲解她和她的团队,讲解墨脱沿途的风土人情,充满浓郁的抒情、有强烈的时代感。“我们穿越大大小小的瀑布,一次次被浑身浇透。我心情特别好,曹叔说我每天好像打鸡血一样……呵呵呵”“圆圆,我是小米,晚上7点左右,我进入了汉密”““看啊,眼前一幅仙境般的静物写生:翠绿的树木,潺潺的流水,小木屋、灵性的马儿,神秘的雾气,超脱凡俗的意境,古朴、纯真的田园生态。圆圆,这一定是你理想中的生存图景。没有喧嚣嘈杂,是那样的祥和、宁静和谐”。
“独白”使小米没有徒步的孤独,“圆圆,我相信,是你一路陪伴着我,暗中保佑着我”。“我是全队唯一女性,被认为是弱者,是保护对象,我在最安全的中心位置。前后是军医大学生猪哥哥和小李镇,贴身保护我。我在军人、老驴友钢哥和北京大学生等六个男子汉的严密保护中。我是不是最幸福的公主?”。我们从小米的深情的“独白”中,感到似乎有一股神秘力量包围着小米,并随着小米而前行,感到圆圆同我们一样,在默默倾听享受小米的“独白”。“独白”是小米柔弱的生命在恶劣环境下乐观精神力量的显现。
在 “独白”中,多次出现台湾绘本画家几米的诗句:“‘等浓雾散去后/就可以看到最美丽的星空了’,圆圆,你听得出是谁写的吗?听出来了吗?”“‘我在寂寞的世界/不停地赶路’”。几米得白血病活了下来,并活得精彩,成为小米和圆圆的偶象。她们喜欢几米的作品。小米完成承诺后用几米的诗句为“独白”画上句号, “圆圆,‘我终于完成我们的约定/我知道/你变成了风,你变成了云/你变成了星星,你变成了光/你变成了我最强的力量/最美好的想念/谢谢你,还一直陪在我身边’”
小米为什么“在这恶劣天气,走在墨脱路上,幸福得只想笑”?为什么小米爬到墨脱途中著名的“鬼门关”上时,觉得“这称号奢侈又可爱。死亡率和14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我在享受走路!用心去享受,我开心。呵呵呵呵呵”。因为小米有14楼的生死经历,有一生最悲惨的夜:持续高烧,病情急剧恶化,脖子两侧的淋巴结速度惊人地肿胀光滑血红,脖子粗大得超过脸部,变形部位不停地跳动着,频率如同心率。脸部肿胀得眼睛睁不开,眼圈被厚重的黑色素包围着。不能说话。她求速死不想活。谁也没想到,多年后的小米竟会出现在中国徒步排名首位的墨脱徒步路上。
小米热爱生活,徒步时心情愉快,有时忍不住咯咯咯傻笑,她想起雨崩徒步时认识的90后小伙伴,他们救过她命。她感恩,心中大声喊,“你们是一群奇葩,你们是一群吃货。想到你们今天又去什么地方花天酒地腐败堕落,我心里就很妒忌和失落”。她的状态,如队友所说“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小米的“独白”,是一种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徒步践行,去完成承诺,到达一个文青的极致。精神世界饱满充实,徒步才会变成享受。“圆圆,真的,今天特别开心,我没有觉得累。我走得很快,这不,我们又上坡了……哇,没有坡啦!圆圆,我的前方出现了被大片绿色田地和树木包围的白色房屋墙壁。墨脱,墨脱,是墨脱!圆圆,墨脱到啦!墨脱真的到啦!墨脱终于到啦!”小米精神性追求的徒步过程中愉悦开心,丝毫没有孤独和疲劳。
我们随着小米的那一段段抒情“独白”的深入,会释怀,会感染,会激动流泪,小米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对生死友情如此坚定执着,保留着少女般的纯粹和赤诚,联想当下弥足珍贵的美好品质正渐行渐远。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萎缩,情怀在缺失。你因此为小米和圆圆的生死友情感到震撼。
纪实文学的内涵与外延
“纯文学”因离开大众化阅读在衰落或边缘化。大量纪实文学因类似新闻报道,歌颂化、概念化、人物理想化和艺术手法单一,使作品严重同质化。纪实文学要求“纪实”,更要重“文学”。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纪实文学才能给人完美享受。
一篇《白血病女孩暴走千里揭秘星空魔咒》文章在网络的疯传,使小米以诚信、友爱和坚韧不拨走进公众视线:“最具中国精神”“暴走女神”“不可复制的中国传奇”。文章颂扬着真善美,张扬生命的奇迹,引发大众的共鸣,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一家著名的新闻纪实类杂志头条刊登小米的传奇经历。《旅程》因具有较高的文化品质和阅读价值登上“中国好书”榜。《旅程》在“纪实”与“文学”、形象与意蕴、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一部散发浓郁时代气息的现实题材力作。(文/欧阳寅木)
图:讲述白血病女孩小米(全名米貌似)的传奇经历《旅程无终点》:一部讲述生死密码的奥义书,心灵修行的教科书。
文/欧阳寅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