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学霸父子接力34年深耕电缆附件,带领60年老企业快车变高铁登陆A股
发布时间:2017-07-18   来源:华声在线衡阳站  作者:辛闻  编辑:华生

俞涛接受全景商学院专访

  高考刚过,今天小商要给大家讲述一对学霸父子的创业故事:父亲是文革前的大学生,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机工程系,高级工程师出身的他带领公司获得一项又一项技术专利,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将公司打造成为产业龙头;儿子是南开大学理学硕士、中科院博士,毕业后进入金融机构,做过信托、基金,而立之年回归实业,将金融资本注入产业资本,带领近60年的老字号企业成功登陆A股。

  ——这对学霸父子就是长缆科技董事长俞正元和副董事长俞涛。如今,78岁的老父亲出于兴趣爱好依然在带领团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47岁的儿子已成功接力,成为公司的顶梁之柱。接手偌大的公司,俞涛对自己有很清晰的定位:我不是富二代,是创二代;相对于企业家,我更像是一名职业经理人。

俞涛的博士学位证书

  历史最悠久的电缆附件工厂之一

  说起电缆附件,很多人觉得很陌生。电缆附件是电缆终端和接头的统称,是电缆线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连接电缆与电缆、电缆与设备的东西,连接好之后就是电缆系统,把电从电站、变电站、发电厂输送到企业、工厂和千家万户。

  中国电力电缆行业起步于上个世纪3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力电缆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电缆的接头、电缆附件还是空白,严重依赖进口。为了降低电网运行成本、保障电网运行安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机械工业部在全国指定了四家企业生产电缆附件,长沙电缆附件厂(长缆科技前身)便是其中一个。

长沙电缆附件厂(长缆科技前身)老厂房

  1983年,长沙市政府和长沙冶金机械局派出了一个工作组,对长沙电缆附件厂进行改革,俞正元就是这个工作组的组长。俞正元1963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机工程系,科班出身的他对电缆附件行业非常专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新面貌,也让人重新充满激情和动力。或许是责任感使然,44岁的俞正元选择留在长沙电缆附件厂,这一呆就是几十年。

  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了一个攻坚阶段,当时企业改革的大思路是进行公司化改造,明晰产权,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这个大背景之下,1997年,长沙电缆附件厂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改制,从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股权量化到职工个人出资认购。直到现在,长缆科技仍然有多达179名的自然人股东,大多数是工厂的老职工。

  父亲用研发创造价值

  电缆附件从产品研发到投入市场销售周期特别长,需要十年左右,电压的等级越高技术门槛越高。最开始俞正元团队在做一两万伏低压的产品的时候,就看到中压水平产品的方向,提前去研发;当中压快成熟的时候,又瞄着高压、超高压的产品……一代一代地去提前开发新产品。

  “虽然产品研发周期长,但生命周期也特别长。90年代中后期,公司净资产规模只有七八百万,但投入了两三百万去研发、生产110Kv系列的产品,研发投入用了三分之一的资产。”俞涛说,“但这个系列的产品直到现在还在卖,卖了将近十万台,销售收入超过30亿。”

上个世纪80年代俞正元办公场景

  高级工程师出身的俞正元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带领公司突破一项又一项技术专利。早在2003年,长缆科技就建成了500Kv超高压实验室,成为中国电缆附件行业少数具备完成500Kv电缆附件型式实验能力的厂家之一,目前正在进行预鉴定实验。2007年,公司自主研发的220Kv系列电缆附件正式通过检测,长缆科技成为国内第一家取得预鉴定实验报告的电缆附件企业,目前已实现产业化,结束了该产品长期以来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2014年,公司成功掌握DC±320Kv电缆附件核心技术,并中标世界上第一个电压等级和传输容量双双达到国际之最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厦门柔性直流工程项目。

工厂改制后的大门

  截止2017年5月,长缆科技已获得49项专利,通过201项型式试验,成为国内电缆附件领域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之一。凭借先进的技术,长缆科技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产业,还参与制定6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凭借可靠的质量和口碑,长缆科技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输电网改造,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的轨道交通,还有核电工程和高铁等等,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保持几十年的良好合作关系,近期还成功进入中核集团供应商体系。

  儿子将金融资本注入产业资本

  今年,董事长俞正元已经78岁了,仍然在公司发光发热——出于对科研的兴趣他依然在带领团队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俞涛说,自己跟父亲一样都是理工科班出身,性格非常认真严谨,如果非说不同之处,那就是自己“对资本市场理解的更多一点” 。

俞正元近照

  “父亲去长缆工作的时候我只有13岁,对老工厂有一些印象。工厂是做实业的,跟我从小的志向有些不一样,我大学学的是理论物理,比较喜欢做理论分析、数据处理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后来去了金融行业,这也是兴趣所在。”俞涛回忆说。

  一般企二代都是在20多岁的时候就进入公司,但俞涛有点特别,他2011年41岁的时候才到父亲的公司,直接做高层。

  俞涛表示,自己回归长缆科技也有一定的必然性。“长缆科技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如果跟金融资本相结合,用我们物理专业的话来说就是可能会有一个‘核聚变’,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获得飞跃发展。我想用我在金融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带领公司走向资本市场,帮助公司实现这个‘核聚变’。”

南开大学读书时期的俞涛

  “最开始在公司担任的是董秘岗位,后来又做过副总经理和董事,现在是副董事长。我是空降兵,有点像‘救火队员’,哪个地方最困难、哪个地方对公司影响最大,我就扑在哪个地方。”俞涛说,“做实业和做金融不一样,以前是财务投资人,只要把某个公司的方向看好了就行了,现在不仅要对战略方向负责,还要去具体操作很多事项。”

  “做实业比做投行辛苦多了。”俞涛坦言。2016年年初,南方一个城市有条220Kv的电缆线路出了故障,这条线路使用的电缆附件是外国产品,180多台需要全部更换。这么大的工程量按照业内常规做法至少要用三个月才能修复。但当时电力系统给长缆科技的时间只有3周,而且是春节前后。俞涛带领团队大年初三就派出了110人的队伍奔赴抢修现场,用了两个星期一次性全部改造,完成通电验收,比国际通行做法快了5倍以上。

  不停车将公司由K字头改造成高铁

  中国老一辈的民营企业家逐渐老去,寻找合适的接班人成了这些企业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俞正元等公司老一辈管理层从2000年开始就在做两个事情:一是从公司治理结构上,董事会和经理会的逐渐分离,董事会负责决策,经理会负责执行,所有者和执行者分离;二是对管理层进行年轻化培养,目前高管团队包括分子公司的领导从30岁、40岁、50岁到60岁、70岁都有,团队的各个年龄层梯队建设非常完善。

长缆科技第一届董事会合影,中间为俞正元

  “父亲这一辈的创始团队是公司的灵魂,掌握公司大的发展方向。我们年轻这一辈也要再次创业,我不做富二代,要做创二代。相对于企二代,我认为自己更像一个职业经理人。”俞涛说,“作为公司的接班人,我考虑更多的是从企业的发展脉络里面找出哪些是要传承下去的,哪些是要调整修改的。”2011年,在俞涛的带领下,长缆科技启动了上市计划。

  “有人问我,七八年都做上市这一件事会不会很难熬?我说这根本不是‘熬’的问题。我经常讲,我们不是为了上市苦熬、苦等,IPO不是目的,而是一个企业修炼内功的过程。”俞涛说。

  “这个过程就是把公司由K字头火车改造成高铁,而且中途还不能停车。事实上公司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很多:公司管理更加规范,内控更加完善,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提炼和夯实,公司的凝聚力不断加强……一切都做好后,上市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上市不是终点,是长缆科技这个近60年的老字号企业一个新的起点。”

2017年7月7日,长缆科技在深交所敲响上市钟声,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俞涛说父亲那一辈的管理层大多是做技术出身的,比较重视研发、生产,而自己除了注重研发生产,还兼顾营销和资本运作。长缆科技IPO为公司扩产能项目募集到4.57亿资金,有效解决了产能不足的问题。研发中心建设也是募投项目之一,为公司技术研发奠定基础。此外,IPO募集资金还有4675.8万元用于营销体系的建设。目前长缆科技在全国有50多个城市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募集资金投入后,将再在约100个城市建立营销网点。

  1997年,长缆科技改制的时候员工有约300人,2016年底公司员工达到近800人;1997年改制前公司净值产规模只有700多万,如今超过7亿;1997年改制前公司总营收约为200万,2016年公司总营达到5.46亿。长缆科技从改制到现在20年时间,中间经历过政经济、政策、国际环境的变化,但基本没有亏损,甚至很少有下滑。

  “我有时候问自己,老一辈用二十年时间将两三百万的销售收入做到5.5亿,把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企业,给我十年二十年时间,我能做到多少?”俞涛说,“我觉得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握资本市场给予的机遇将公司做到国际一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真实性本网不做保证请网友自行核实!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