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走进槟榔企业,这对槟榔行业来说是一个充满希望、温暖宜人的好时刻。
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聚焦三农》栏目在19:00黄金档,用长达15分钟的时间,播出“秋收周记———槟榔四百亿产值的背后”专题节目,对槟榔产业做了正本清源式的深度报道,为槟榔行业正名。
记者周玉在槟榔园采访种植户
海南人吃槟榔据考证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宋朝早期,海南人就开始种植槟榔,千百年来,在海南这个美丽的宝岛上,种槟榔、吃槟榔、以槟榔为礼品、把槟榔作为爱情信物等等已蔚然成风,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婚宴喜庆等少不了槟榔,形成了浓厚的槟榔文化。大文豪苏东坡晚年被贬海南时曾写下“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诗句,让世人对槟榔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海南人吃槟榔是生吃槟榔鲜果:将绿色鸟蛋形的槟榔鲜果洗干净以后,切成两三块,把特制的灰酱(主要成分是熟石灰)粘在荖叶上,将荖叶折成三角状,然后将槟榔果荖叶一起放到嘴里咀嚼。本来绿色的槟榔,在唾液的作用下,咀嚼后成为红色的液体,牙齿红了、舌头红了、嘴唇红了,食用者脸上也会飞起红霞,且吃到后面脸会越红。看着海南当地人吃得津津有味,笔者也试着吃过一回。半颗鲜果没有吃完,我就受不住那种刺激了,面红耳赤,有一种似醉非醉的感觉。其实,我感觉湖南人做的槟榔干果更好吃。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在现场体验了槟榔采收后,来到了槟榔加工的龙头企业———湖南口味王集团,进行实地采访,一睹槟榔行业王者的雄伟气势。记者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位于集团七大基地之一的长春积极技术开发区,即口味王总部。首先到了去芯车间,进门时被“天使化”全副武装了一番:洗手、消毒、换衣、戴帽、穿鞋套,戴口罩还有手套———甚至超过医生的要求,这是现代企业无菌化生产的要求。来到切籽车间,周记者试着切了一颗,初次尝试,切成了大小不太均匀的两半。而后又采访并尝试去芯、点卤等环节。了解了槟榔加工制作的十八道工序以后,
来到了集团总部办公楼,用节目主持人的话说是采访槟榔加工生产行业的资深管理者、湖南口味王集团总裁陈义先生。采访中,记者主动提到了2013年的那场误传风波。总裁轻言慢语地说道:“那场误传风波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很大的,当时的市场形势急转直下,槟榔原籽降到5毛钱一斤都没人要(王金才也是这么说的)。但是,事物总有好坏两个方面,那场风波是危机更是机会。当事情的真相搞清以后,槟榔行业迎来了新的一轮发展。”当年,总裁用举重若轻的智慧,力挽狂澜,转危为机———他在第一时间向媒体阐述了槟榔的特性与品质,他说:“1槟榔并非毒药,是中国四大南药之首,具有消食、通气等功效;2槟榔中有一种成分叫槟榔碱,只有当槟榔碱和唾液混合时产生的亚硝基才对人体有害;3槟榔碱80%存在于槟榔芯中,口味王的青果槟榔去除了槟榔芯,改用葡萄替代,对人体的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4烟熏槟榔产生的苯并芘也对人体有害,而口味王的青果槟榔是通过蒸汽烘烤制成,并未经过烟熏,可放心食用,只是槟榔好吃,切勿过量。”短短的四句话,从侧面驳斥了误传,明确了青果槟榔和烟果槟榔的区别,趁此机会给消费者进行了一次槟榔扫盲教育,同时给青果槟榔正了名:无烟熏,更健康!当时,采访纪录经整理后传至各大网站,当天晚上,该视频的点击率超过800万次。很快,中央与地方的许多媒体纷纷做出了正面报道。接着在2013年10月23日,口味王集团邀请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家新药审评、国家保健食品审评及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及槟榔行业的资深专业人员到益阳举办了槟榔产业高峰论坛,就槟榔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进行了专业探讨,做出了充分肯定。就这样,很快就廓清了视听,赢得了人心、赢回了市场。在当年及尔后的年份中,湖南口味王集团获得了大步前进的可喜发展,口味王槟榔已成了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休闲食品,其产品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销量遥遥领先,是槟榔行业中居于领导地位。
记者周玉在湖南口味王集团采访总裁陈义
中央电视台的专题报道,如春风雨露滋润着槟榔这颗郁郁葱葱的产业树。口味王集团作为产业龙头,将乘此东风,沐此雨露,展翅高飞,扬帆远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以上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真实性本网不做保证请网友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