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影子戏的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它的学术价值。中国戏曲史上,亦有关于木偶、皮影戏的记载和论述,但像衡山影子戏这样的特例(名老艺人易正荣被《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家名人名录,收录)却不见经传。作为衡山地区传统、民俗、地方文化之缩影的衡山影子戏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广大农村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同时,对丰富和完善地方戏剧史、地方民间艺术史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是实用价值。中国毕竟是农业大国,湖南是农业大省,衡阳市又是农业大市。无论现阶段的工业化进程步子迈得再快,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村还是摆脱不了农耕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而,挖掘、抢救、保护衡山影子戏,对身为农业大市的衡阳市的新农村建设有促进作用。
皮影春秋—衡山影子戏省级传承人王冬林
王冬林可以说是家学渊源,1958年就在父亲的带领下,登台演出。1962年,他还参加了衡山县组织的皮影培训班,1964年,他又再次参加县里组织的学习,由此,奠定了他在衡山皮影的影响力和传承地位。
从1979年皮影的开禁,中国的文化艺术迎来了一个春天。而我们的王冬林同样也迎来了他皮影艺术的春天。从那年开始,他平均每年要演出200余场,成为衡山皮影首屈一指的人物。
王冬林在皮影演出中,能做到稳、准、活,所谓稳,则是影型与节奏的合拍;准则是动作要准确;活指的是影型灵活,造型优美。在演出时,他感情丰富,词韵清晰,词汇独特,出口成章。他还能独立制作各种影型,雕、画、染,一应俱全。
在王冬林50余年的皮影生涯中,带徒四人,还整理改编了各种剧本130多个,新编唱词80余篇,县级汇演获二等奖两次,省、市电视台录制专题片5次,尤为可贵的是,2007年国家领导人李长春来衡视察,他被荣幸选中,进行专题汇报演出。
欧阳新年,衡山县萱洲人,11岁就跟着曹德贵老人学皮影的前台影型操作、唱腔。后考上了县皮影剧团,又拜老艺人曾秋成学锣鼓打煞,是衡山县史上最年轻的职业皮影艺人,凭借《打铜锣》、《补锅》一举成名,荣获了一等奖。到1977年,其表演的《巫山神女》再获一等奖。1979年,他又入选“衡阳地区皮影戏代表队”参加湖南省皮戏调演,演出的《天柱与芙蓉》荣获了一等奖。1981年,他被成功的吸收加入了“中国木偶皮影协会”。1984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皮影《梨花笺案》,荣获了衡山县第四届皮影汇演一等奖,编剧二等奖。在从事皮影艺术以来,他还创作完成了《龙凤再生缘》。其嗓音甜润、唱腔优美、字正腔圆,独具特色。不但对衡山影子戏的引、白、唱很有考究,还对戏剧人物之生、旦、净、丑也都很有研究。个人收藏有衡山影子戏新老影型100余个,编写了《怎样学唱衡山影子戏》专著一本。
皮影人生—衡山影子戏省级传承人欧阳新年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