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国运传承的持久力量
发布时间:2016-06-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冯蕾 李慧  编辑: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特稿之四

  【辉煌95年】

  返视历史,长久仰望,更知来路不易。

  “敌则求请无厌,我乃应接不暇,此亦智勇俱困之秋矣”——

  这是《晚清文选》对中国当时困顿世局的概括。

  95年沧桑巨变,从“智勇俱困”的迷茫中走出,无数次浴血征战,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我们终于迎来“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峻挑战;无论是面对世界格局剧变,还是面对西方和平演变,我们都能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深刻有力的论述。

  文化自信之“源”:更基本的力量

  1905年,《猛回头》的作者、年仅30岁的陈天华带着救国无术的悲哀投海殉国。“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耻仇?”反映着当年知识分子面对国家民族濒临危亡时的巨大悲愤。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引下,我国一定能逐步解决创新中遇到的问题,跨入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百年回望,从“智勇俱困”到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征程——这是一个跨世纪的“中国故事”。

  今天,“中国故事”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也在探问这背后的“发展密码”——当世界里程第一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在广袤的中国大地纵横驰骋;当丝路花雨重新复活于“一带一路”的海陆通道;当纽约时代广场户外显示屏上,中国先哲孔子的动画形象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自信,不只来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硬实力,更来自历经磨难而弥深、千锤百炼更坚强的中国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从宏阔的历史视角揭示了道路选择与文明传承的深层内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领航者,在历史的长镜头里,我们可以探究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回望95年的探索与实践,正是文化自信让我们思想笃定,方向坚定。

  “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毛泽东曾这样形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然而,中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土壤让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

  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品格。从“城市中心论”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转变,从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到万里长征的壮举,从抗战烽火中的浴血奋战,到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最终告别战乱频仍、四分五裂,实现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开创历史的新纪元——每逢重大关头,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不断寻求一个民族的光荣梦想。

  这是信仰的力量,这是科学思想蕴含的磅礴伟力。

  为何只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能绽放如此绚丽的花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结合的过程,也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1938年,毛泽东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之后,既强调“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又反对“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在《实践论》中,既讲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又讲中国传统的知行观;在《矛盾论》中,既讲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又讲中国传统“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变易论——无不彰显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哲学思想。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字字铿锵。

  ——回望95年的苦难与辉煌,正是文化自信让我们傲骨铮铮,精神不屈。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评述道:长征之初,当时几乎人人都认为完了,认为这是为红军送葬出殡。

  然而,苦难成就辉煌,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磨砺出伟大的奇迹和伟大的精神。有统计显示,中央红军整个长征途中,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如今,长征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的伟大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

  95年风雨征程,从上海石库门点燃信仰的燎原火种到长征这一“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从“新中国的诞生”到掀开改革开放的壮丽诗篇,中国共产党人在苦难与辉煌中,铸就着一个个“精神高地”: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最光辉的精神灯塔;创业精神、抗洪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航天精神、汶川精神等,凝聚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回望95年的光荣与梦想,正是文化自信让我们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000年中华文明的浩瀚星辰,时间的长河涤荡尘埃,文化的血脉绵延至今,精神的纽带浩荡飘拂。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伦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割断、湮灭,唯有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薪尽火传——

  这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有啮雪苦节的苏武,有舍身求法的玄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都成为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演化成中国人民独特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深刻阐述。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地说。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