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专家解读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成果
发布时间:2013-04-03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记者闫帅南  编辑: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 (记者闫帅南) 3月22日至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习近平主席将俄罗斯作为就任后的首访国家,网民对习主席访问俄罗斯及取得成果高度关注。为此,新华网记者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就网民的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解读。

 

  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记者:习主席将俄罗斯作为就任后首访国。此次出访两国元首在一起会谈,交流长达8个小时。俄罗斯国防部及联邦武装力量指挥中心首度打开大门,迎接外国国家元首到访。您如何看待此次习主席此次访俄的意义?

  冯玉军:3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之后的首次出访,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对于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也凸显了中俄两国在对方对外政策甚至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

  可以说,习近平主席此次访俄是在世界处于“大变局”时代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不仅对中俄关系的持续深入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中国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决心、信心以及中国承担与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的意愿。

  中俄两国领导人深入交流了治国理政经验,进一步巩固了政治互信,为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夯实了政治基础;在经济领域,两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就能源合作、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签署了一系列重要协议,进一步推动两国务实合作取得更大进展;在国际领域,双方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形势、热点问题和全球治理深入交换意见、增进共识、协调立场,表达了对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推动建立符合21世纪现实和潮流的“新型大国关系”的主张;在人文领域,两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的开幕活动,以此进一步推动两国的人文交流;在安全领域,习近平主席成为参观俄罗斯国防部及联邦武装力量指挥中心的首位外国元首,双方达成了军事技术合作、联合举行军事演习的一系列重要协议,表明中俄安全合作进一步深化。

 

  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记者:有网友说,“回顾习近平主席的此次出访,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他的几次公开演讲。”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谈到国家发展道路问题时,他说出了“鞋子理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演讲中,除使用大量“中国式语言”外,习近平还广泛援引到访国家的谚语。您怎么看习主席的演讲风格和取得的效果?

  冯玉军: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条件下,“软实力”和“巧外交”成为拓展一个国家战略影响、提升其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而“首脑外交”又是集中展现“软实力”和“巧外交”的重要场合。习近平主席此次出访俄罗斯,除会见普京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以及上院议长马特维延科、下院议长纳雷什金等俄罗斯政要外,还出席了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演讲,会见了俄罗斯汉学家和学习汉语的青年学生代表。在所有这些活动中,他举止儒雅沉稳而又充满自信,言谈亲和而不乏风趣幽默,充分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精神内涵。

  习主席在俄罗斯的一系列演讲突出表现了他个人的语言风格,既平实自然,又切中要害。在演讲中,他巧妙地运用集中了人类古老智慧的格言和谚语,取得了画龙点睛的良好效果。比如他以“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来揭示“各国人民有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的哲理,犀利地讽刺了一些国家“削别人足”、“试自己履”,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而他借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诗句“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来说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表达了对于“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心。最后,他引用了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远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中俄关系一定能够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这些经典诗句和格言的运用,拉近了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取得了形象生动、入木三分的传神效果。

 

  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向前来欢迎的人们挥手致意。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 摄

  记者: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在这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中也是亮点频出,短短9天时间里,除陪同习近平出席外交活动之外,彭丽媛自己还参加了一系列公益和慈善活动。您如何看待此次彭丽媛随访?

  冯玉军:彭丽媛作为夫人随访,同样很好地展现了中国的“软实力”。一方面,她是一位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取得骄人业绩的优秀艺术家,她本人的经历就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另一方面,她举止端庄优雅,展现了中国女性的气质与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她所有的着装、饰品都是国货,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制造”、“中国设计”和“中国创意”的品质与内涵;更为重要的是,她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爱心大使”,她参观学校、孤儿院等一系列活动都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

 

  3月23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参观俄罗斯国防部。这是习近平在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陪同下检阅三军仪仗队。 新华社记者黄敬文 摄

  记者:日前,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刚刚签署了两份重大军售框架协议,有媒体称这是时隔近10年后中国首次向俄罗斯采购重大军事技术装备。您认为这次习主席访问俄罗斯,两国军事领域合作有哪些新的突破?

  冯玉军:中俄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承担着共同的责任。两国有着近似的“国家安全观”和“国际战略观”,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持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和意见。在国际战略格局面临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此次访俄及近来中俄两国签署的一系列重要协议,进一步深化了两国的军事与安全合作。

  首先,两国在一系列重大国际与地区热点问题上相互“对表”,进一步协调了相应立场。在双方发表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两国共同主张推动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基础的普遍平等、不可分割的新安全观,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冲突,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打击毒品贩运和跨国有组织犯罪,推动维护国际信息安全。两国还深化了在反导问题上的相互理解、协调与合作,呼吁国际社会成员在反导部署以及开展反导合作问题上慎重行事,反对一国或国家集团单方面、无限度地加强反导,损害战略稳定和国际安全。主张共同应对导弹威胁和挑战,优先在国际法框架内以政治外交手段应对弹道导弹扩散,不能以牺牲部分国家的安全为代价来维护另一部分国家的安全;

  其次,双方就加强军事技术合作签署一系列协议。根据这些协议,俄罗斯将向中国出售24架苏-35战机、4艘“阿穆尔级”潜艇等武器装备。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技术水平,也将促进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的复苏和发展;

  第三,双方就共同举行“和平使命-2013”等一系列重要联合军事演习达成协议,这标志着中俄两国的军事战略、战役协同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这是习近平在开幕式上致辞。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记者:有媒体称,过去中俄两国在政治互信有余,经贸合作不足,您如何看待习近平访俄对两国经贸、人文等务实合作方面有哪些现实意义?

  冯玉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俄关系曾一度有过“政热经冷”的现象。但自新世纪以来,两国经济合作增长迅速。200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只有80.3亿美元。而到201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881.6亿美元,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俄罗斯则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2012年,中国对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分别达17.3%和15.7%。俄对华出口在以能源资源为主的同时,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也有所增长,双边贸易结构呈现持续优化趋势。2011年10月,中俄签署《关于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大型战略性合作项目,为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提供了新的动力。截至2012年底,中俄双方累计相互投资40多亿美元。2004年至2012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7.4%,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中2012年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6%,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新亮点。201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达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占双边贸易总额的11.8%,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近年来,双方合作地域范围正从边境毗邻地区向两国内陆地区延伸,两国地方和企业合作积极性日益高涨。2009年,两国元首批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为进一步深化地方合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俄期间,双方共签订32项合作文件,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能源领域的合作横向涵盖油气、核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纵向贯通上中下游各领域产业。两国将着力实施战略性大项目合作,推动合作模式从单纯买卖转向联合研发、联合生产,贸易结构从以能源资源为主转向制造业、高科技、航空航天等多元组合。双方还就两国地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识,开辟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领域。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正在转化为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实际成果。相信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元首确定的2015年和2020年双边贸易额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两国的务实合作不能仅仅用贸易数字来衡量,它对于中俄两国的经济安全、经济结构调整、现代化战略和国家复兴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的。当前,世界各大国都把战略着力点放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产业的竞争上面。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俄罗斯则将能源现代化、再工业化、创新发展、远东开发以及现代化农业作为实现2020年进入世界经济前五强的重要支柱。在近来的中俄高层交往中,两国领导人都突出强调把对方的发展视为战略机遇。事实上,中俄两国也只有将各自优势相互接合并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潮头。比如,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国际天然气市场深刻调整,俄罗斯在传统天然气出口市场面临多重挑战,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将为俄天然气出口战略的调整提供广阔空间。在高科技产业方面,两国在原子能、航空航天、大飞机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将让双方共同赢得未来。

 

  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记者:一直以来西方媒体对中俄关系的发展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疑虑,您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俄关系将迎来什么样的新局面?

  冯玉军:当下,世界正经历着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世界经济尚未走出危机的阴影,而新一轮的产业竞争已悄然拉开序幕;世界权力重心正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国际战略格局正经历战略性的调整。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题的同时,大国间的地缘政治角逐并未停歇。新形势下,中俄关系的未来走向引发国际战略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掺杂着不少杂音:中国有人提出与俄“结盟”以抗衡美国的“战略围堵”;俄罗斯有人想“坐观虎斗”,借中美矛盾上升坐收渔利;以布热津斯基为代表的欧美战略人士则刻意渲染中俄矛盾,力图打造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西方”,共同遏制中国崛起。凡此种种,均未跳出“大国博弈”的思维窠臼,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中俄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两国共同崛起的战略需求以及在全球性挑战面前的共同责任。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波谲云诡的当下,中俄关系必须坚持“睦邻友好,平等信任,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战略方针,根据两国强国复兴的战略需求,视对方振兴为自身机遇,努力挖掘内生性动力以实现共同发展。同时,中俄要针对“无极世界”领导力不足的困境,以战略性思维谋划世界发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俄罗斯是世界性的大国,是中国的最大邻国,同时也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经济体。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联合国、G20、APEC、上海合作组织、中俄印、“金砖国家”等机制中都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可以说,对俄关系集中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布局。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