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5月10日讯 5月9日中午,家住衡阳市珠晖区冶金街道新风里社区的72岁老人伍俊生,来到位于街道互助里一号的“社区食堂”,要了一份包含清蒸草鱼、麻辣豆腐、水煮冬瓜片的两荤一素套餐,又盛了一碗紫菜蛋汤,找了一个靠近窗口的位置坐下,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
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菜肴、地道的口味、实惠的价格,受到了社区老年人们的热烈欢迎
“这个菜色香味俱全,单价也比较合理,营养搭配也很好,真是太感谢街道搞的这个社区食堂了,不仅暖了我们的胃,更暖了我们的心。”伍俊生说。
以前,伍俊生常常为做饭犯难。“年龄大了,本来就吃不多少,还得餐餐开火,真挺麻烦的,有时候甚至都不知道做点啥,以后我就长期到这里吃了。”
当天11时30分,冶金街道“社区食堂”正式营业,诱人的饭菜香气扑鼻而来,刚开餐,前来就餐的居民就排起了队。一旁显眼的标识牌温馨提示着前来就餐的老人们,“凡65岁以上的冶金辖区居民按照6元两素、9元一荤一素、12元两荤一素套餐在食堂就餐,凡65岁以下居民自主在食堂用餐。”凭借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菜肴、地道的口味、实惠的价格,食堂一开张便受到了社区老年人们的热烈欢迎,吃出了暖暖的“幸福味儿”。一直独居的李叙亮边吃边笑呵呵地说:“以前我是一个人在家做饭吃,现的社区食堂开张了,给我带来很大的方便,以后我就以这里为家。”
监督协调员监督经营者食材是否绿色健康
冶金街道是由企业街道转体而来,原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坐落于此。现有常住人口1.7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超35%,是老龄化、空巢化程度较高的老城区。买菜做饭看似简单,但对于老年人而言,并不轻松。在一些高龄独居的老年人身上,这种困难还会被成倍地放大。很多老人表达了相同的心声,“对于高龄老人、独居老人来说,不用自己买菜做饭,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是刚需。”
也正是因为如此,冶金街道立足实际,在深入调研、积极走访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建设社区食堂的思路。据了解,七十年代初期,原衡冶总厂共有四个食堂,后因企业改制而关停。这家新建的社区食堂取名为“工人五食堂”,主要是为激发退休职工怀旧情怀,发挥退休职工传、帮、带作用,同时帮助解决冶金街道数千名退休老年群体的助餐问题。
小食堂,大民生。冶金街道社区食堂的创办不仅解决了居家老人的用餐难题,更从侧面印证了珠晖区推进基层减负政策的成效,更是成为居民自治的生动注脚。
“我们基层干部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抽出身来,从‘忙事务’转向‘抓服务’,就是在与居民群众走访交流中,有很多高龄老人反映买菜做饭行动不便,做多了怕浪费,做少了太单调,吃饭成为一个难题,所以我们将这些问题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萌生了开办‘社区食堂’的想法。”冶金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继军一边带领笔者参观,一边绘声绘色地打开了话匣子,为确保社区食堂顺利筹建,街道、社区把便民利民作为建设社区食堂的根本,通过“里巷工作法”、敲门行动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居民对食堂运行的意见建议,并实现自治管理。
前来就餐的居民排队拿餐
更让人暖心的是,在这家“社区食堂”,还活跃着21名戴红袖章的老人,他们都是从居民代表中产生的监督协调员,日常负责监督经营者食材是否绿色健康,随时接受相关部门和群众检验,同时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听取就餐群众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向经营者提出要求和整改措施,协调就餐群众的内部纠纷,让这里成为居民的“暖心食堂”。“此举的意义就是保证我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保证这个食品安全,让大家吃得放心,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好。”监督协调员张超智说。
自基层减负工作开展以来,珠晖区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始终坚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同向聚合,制定《珠晖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的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村级组织不应承担或者没有能力承担的57项减负事项在75个村(社区)全部落地见效,全区“一盘棋”聚力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一方面,目录化减“事项”。完善“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村级组织工作机制牌子、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等3个指导目录。另一方面,数字化控“报表”。加强对村(社区)工作事务的统筹安排,实现民情信息户户清。此外,标准化减“牌子”。进一步对滥挂牌、乱挂牌问题集中整改,及时清理不规范挂牌900块,做到减牌子不减服务,充分发挥村(社区)居民自治功能,让基层干部从繁杂事务中摆脱出来,有更足时间、更多精力“面对面”听民意,“心连心”解困难。
“为基层减负以来,感触最大的就是把不必要的督检考评和社会事务挡在社区之外,真正释放了基层活力,从‘厚重’的文件、‘繁多’的会议中抽出身来,有更多的时间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了,群众也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珠晖区委基层办主任龙海很是感慨。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服务居民4.7万次;联系服务群众6.9万户,共收集群众诉求5000余个、解决群众诉求4000余个,调解群众矛盾1600余个,群众满意度达97%以上。
一审:吴雅敏,二审:陈鸿飞,三审:徐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