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2月27日讯(通讯员 刘继海 丁国顺 尹美莲 曾炜煜 李嘉仪) “湖南新发食品董事长肖智雄带领公司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套集黄花菜杀青、脱水、烘烤、包装于一体的全自动化设备,解决了农户下雨天黄花菜加工难的问题。”今天,祁东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肖智雄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被评为衡阳市首届“衡州工匠”。
肖智雄获得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
今年34岁的肖智雄,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农村发展黄花菜事业。创建全国首家“黄花菜博物馆”,被选举为衡阳市人大代表。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资源,更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祁东县加大招贤力度,激活人才队伍“源头活水”。推进“万雁入祁”计划,加大关键领域人才招录力度。去年,该县招聘公务员84人、事业编40人、高中教师22人,及其他领域人才56人。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70余场次,提供岗位9000余个,30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柔性引智。祁东县助力10家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22名博士、市级医院专家23人,建立专家“周末工作室”、博士“周末工作站”4家。帮助园区企业与多家高校院所签订产学研科技合作协议35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靶向育才。祁东县助力7家企事业单位10名博士及3个产业人才团队完成需求报送,引进紧缺型人才16名。提升技能人才层次,完成技能人才晋升293人。“根雕大师”肖韶山成功申报衡阳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激励赋能。祁东县推进优秀专家人才评选,唐红敏等3人被评选为衡阳市第二届“优秀人才”。推进“蒲公英教师”培育模式,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开办80期培训,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学员9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000余人次。
40多年来,湖南渔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昆山和他的昆山演出队,背负着渔鼓行囊,行走在衡阳、永州、邵阳等市周边十几县,年均演出300场次以上,最多的一年达600场次。他的代表曲目“三拜花堂”“白兔记”“空城计”等曲目经久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2023年,邹昆山荣获“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奖。
邹昆山正在表演祁东渔鼓
祁东县全面放大“引进一批人才、发展一批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催生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连锁效应。建成47个国、省、市级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和4个科普基地,助力顺隆能源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领湃新能源等5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引进23家生产性服务机构,打造18家公共服务平台。湖南力方轧辊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专家工作站”。
“这主要是探索人才培养新范式,将人才培养改革关口前移到产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缺口上,搭建产学研合作新路径,培植更优创新土壤,提升人才供需匹配度,打造产科教融合生态圈,释放协同倍增效应。”祁东县委主要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经推动100多名高层次人才与岗位需求成功匹配。
一审:吴雅敏,二审:陈鸿飞,三审:徐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