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4月3日讯(记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华德超 陆雨薇)今天,记者走进位于衡南县茶市镇贺新村的世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集中育秧中心,一盘盘秧盘进入生产线,完成装土、浇水、播种、覆土、消毒,再坐“过山车”进行叠盘,到达智能催芽密室,经过催芽,送达育秧大棚……这是衡南县首条全自动高速育秧流水线,播种一盘秧仅1.2秒。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长刘军晖介绍,世源农业引进的高速育秧流水线,每小时播种育秧3000多盘,可插大田面积80亩以上。
衡南县首条全自动高速育秧流水线
衡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衡阳市粮食生产任务708万亩。早稻230.8万亩,产量31.45亿公斤。截至3月底,全市采购早稻种子0.26万吨。各类化肥储备14.86万吨,农药储备0.12万吨,农膜储备0.05万吨,软盘储备1.05万吨。化肥储备量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农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化肥价格略有下降,种子、农药、农膜价格基本稳定。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衡阳市将集中育秧作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举措。全市已建集中育秧设施353个、面积170.43万平方米,计划完成早稻集中育秧176.3万亩。采取村办百亩、乡办千亩、市县办万亩模式推进双季稻梯级示范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双季稻生产,全市计划创建万亩示范片38个、千亩示范片271个、百亩示范片1975个。截至4月2日,全市已完成早稻播种面积221.64万亩,占比96.03%。计划在4月5日前全面完成早稻播种。
3月下旬,衡山县在白果镇长青社区开展机插机抛秧技术演示活动。70余名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村(社区)农业专干等参加。
在平坦宽阔的稻田上,6台高速插秧机和抛秧机在专业农机手的娴熟操作下,在田间栽插一排排整齐的秧苗。不一会儿,大片水田上,嫩绿的秧苗竖成线,横成排,宛如一幅田园春耕风景画。“公司现有抛秧机2台,插秧机2台,服务农田面积1600多亩,服务农户有132户。”湖南仲军农业负责人赵杰介绍,机插机抛秧技术节约了人工及农资成本。目前,衡山县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逾八成。
衡阳县提前备好订单生产的53万公斤早稻种子,免费发放到办点示范片的种粮农户手中。为确保种子质量,衡阳县农业农村局从品种选择、供应商资质到种子检测层层筛选,确保每一粒种子符合优质标准。
“今年,全家计划种植双季稻2000多亩。如果自己买种子,每亩花成本50多元,光买稻种要花费10多万元。”长安乡观花村种粮大户屈友生说,现在政府帮种粮大户采购,种子款全部是政府兜底,预计4月中旬插秧。该县分级分区布局“六区四片八基地”,计划粮食播种面积逾132万亩,早稻44.5万亩。
在祁东县归阳镇状元桥村,煜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的360亩育秧田内,社员们分工协作,驾驶农耕机平整产地、施撒底肥……育秧大棚内,嫩绿的秧苗长势喜人,几名工人正在给秧苗通风拣苗、促根防病。大棚里配套喷淋系统,有效调节室内温湿度,使秧苗生长整齐、健壮。
“育秧大棚占地面积46亩,单次育大田秧苗5000多亩,全年计划育早中晚稻秧苗3.5万余亩。”祁东县煜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英明介绍,这几天耕完田,4月中旬插秧,稻田面积400亩左右。
祁东县水稻种植面积逾24.5万亩以上。该县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打造高速育秧流水线、建设标准化智慧早稻育秧工厂、推广“3D印刷播种”育秧技术等,助力集中育秧。全县将新(改)建集中育秧设施69个,新增育秧设施开展专业化早稻集中育秧服务大田面积逾10万亩。
一审:吴雅敏,二审:陈鸿飞,三审:徐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