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湖南秘技大起底②|守艺出新,衡山油纸伞百年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5-04-0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怡然 曾愉捷  编辑:吴雅敏

走进位于衡山县裕熹油纸伞的生产车间,只见工匠们动作利落而专注,指尖翻飞中,把把精美的油纸伞从竹木和纸张中脱胎换骨,绽放出独特的韵味。

油纸伞的制作,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

裱伞面

伞架的成型始于“号竹”,精选衡山本地所产的5年以上的白杨木和楠竹,历经刨青、刻线、开线、装竹跳、推胚和组装等多个环节后,寻常竹片才得以演变成稳固的榫卯结构,开合数千次而不损分毫。

伞面的制作则更为复杂

伞头包裹着棉麻四方巾,用上好的安徽宣纸为伞面,刷上熬制的柿子胶,黏贴在伞骨上,伞面糊好后绘上图案,涂刷三遍桐油以增强防水性,最后完成3000针的满穿历经80多道工序,耗时6天,一把油纸伞才得以问世。

作为国内工艺伞流派之一,衡山裕熹油纸伞传承百余年2023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湖南传统工艺的一张亮眼名片

朱倩是裕熹油纸伞的第五代传承人,2007年,18岁的从父亲手中接过伞厂。由于受到尼龙伞的冲击,油纸伞制作一度陷于沉寂。她召集制伞工匠,在保留古法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制作工艺,使之成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工艺精品,年销量突破100万把。

卷伞边

市场破圈背后,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消费需求的深度碰撞。

油纸伞,既是遮风挡雨的器具,也是传统文化的信物。朱倩意识到,传统油纸伞虽然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作为工艺品和装饰品,这一市场潜力十分可观

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求,朱倩设计出了不同款式和风格的油纸伞:针对旗袍搭配的需了具有古典韵味的伞面;用于舞蹈表演,改进了伞架的牢固性;针对室内装饰的需求,推出了更加精美和华丽的款式

有需求我们就有市场,有市场我们都会去改进适应。朱倩的创新之举,不仅赢得了客户的喜爱,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也让裕熹油纸伞这一传统技艺再度“回归”,在市场上逐站稳脚跟。

质检

对于如何在传统与潮流间找到平衡,朱倩有着清醒认知。她和团队在制作工艺上不断打磨精进,将拓印、植物印染等古法技艺“搬”到伞面,让不同艺术形式在交流碰撞中焕发新生,并通过联名合作、私人定制等形式,不断扩大知名度。小小油纸伞,早已超越“器具”之限,成为承载东方美学的文化符号。

为了更好的讲述油纸伞故事,朱倩亲手设计打造了裕熹油纸伞非遗展示馆,复原古法制伞场景,并将以此为中心,开展制作技艺的传习活动。她也将这门手艺转化为带动家乡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当地妇女和留守老人群体提供了数百个就业岗位。

从避雨工具变为美学表达,从衡山的小作坊走向世界,衡山油纸伞在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的交融中,默默讲述着匠心的坚守与蜕变。


一审:吴雅敏,二审:陈鸿飞,三审:徐德荣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