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胡忠雄代表、冯丹藜委员和谢超英代表(从右至左)在北京“热点面对面”会客室接受访谈。 湖南日报记者 罗新国 摄
主持人:华声在线 李艳华 文稿整理:湖南日报记者 孙敏坚 张斌 统筹:夏似飞
【开栏语】
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全国两会上,哪些改革议题社会关注度最高,哪些民生举措老百姓最关切?全国两会期间,湖南日报、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联袂推出《热点面对面》大型报道,邀请在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客北京会客室,就大家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精彩讨论。
【特邀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 谢超英、胡忠雄
全国政协委员 冯丹藜
【提要】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如何实现 “双中高”(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讨论。
【观点】
适当放缓速度,给转型升级和环境整治留下空间
主持人:刚刚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GDP增速目标确定在7%左右。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下,中央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谢超英:我觉得中央对于形势的把握还是很准的。从湖南的具体情况来看,近段时间来,我们预判的部分产业、部分企业确实处于一种比较艰难的情况之下,主要是市场低迷、产能过剩,再加上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不强,处境比较困难,经济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正确看待增速换挡。
胡忠雄:经济发展好比长跑竞赛。在世界舞台上,各国都是长跑者,既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也要拼耐力。从国际来看,近4年来世界经济增幅都在3%左右,而中国一直在7%以上,在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们如果还按照原来的老套路出牌可能会走不下去。另外,我们的增长速度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适当地放缓一点速度,给产业结构调整或环境整治留一点空间,我觉得是利大于弊。
不唯GDP,也不是不要GDP,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主持人:调整速度是不是意味着不要速度?如何寻求质量、效益和速度的“最佳结合点”?
胡忠雄:根据相关测算,要达到与2014年相应的就业增量,实现保就业,至少要保持7%的增速。而就业底线是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只有守住这个下限,才能为稳增长、调结构创造基础和空间。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难以满足就业和居民增收,就难以保障民生和社会稳定。
谢超英:不唯GDP、并不是不要GDP,发展速度放缓、也不是不要速度,只有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速,才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但要想实现 “双中高”,对发展速度也提出了更严苛的标准:要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实现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速度,实现可持续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前瞻性眼光把项目规划好,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跨越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
创新性强的产业,绝对是调速换挡的“赢家”
主持人:新常态下,调速换挡将面临哪些新课题?企业如何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谢超英:从目前来看,一些传统行业中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可能在此轮调速中受到很大的冲击,需要不断转型升级来适应新常态。比如我们常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但真正过剩的是那些个体户都能生产的螺纹钢、薄板等大路货,特种钢、不锈钢、高强钢等高附加值的钢材产量却远远不能自给自足。如果能实现这些 “传统引擎”的转型升级提质,也相当于给未来发展装上了强力“新引擎”。
另外,随着时代进步,人们不断涌现的新需求、新欲望,会给很多产业带来发展的“春天”。比如轨道交通这块,随着人们对高铁出行速度性、舒适性的不断认可,加上还有李克强总理这样的高端“推销员”,增长速度也体现了“高铁”速度,现在我省南车株机、南车时代的增长速度都在40%以上。还有依托电子信息产业,移动互联网拉动的新兴领域,依托电子商务做的物流配送领域,健康、休闲、养老等产业都很有发展前景。
总而言之,通过技术创新,任何产业都可以“老树发新芽”,形成新生产力。每一项关键共性技术突破、重点新产品开发、重要工业发明专利转化应用,都有可能形成新的增长点。所以,创新性强的产业行业绝对会是这一轮换挡的“赢家”。
冯丹藜:其实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指明了很好的发展思路: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新引擎”,以扩大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改造“传统引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觉得要最大程度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打造“大众创业”的新引擎。政府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业基金、创业平台和帮扶政策,鼓励微观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让那些有创新梦想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在中国这片活力迸发的热土上实现自我价值。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主持人:有人说“新常态”下要实现“双中高”,就要求政府首先做好加、减、乘、除法,哪方面需要加、乘,哪方面需要减、除?
胡忠雄:从地方政府角度考虑,“加”主要是增加民生投入、增加百姓福祉,比如说老百姓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养老等等,政府应该把增加老百姓的福祉、增加老百姓的权益这个加法这篇文章做好。
“减”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权,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干脆少管,否则你用的劲越大、反作用越大。益阳今年也在做一些探索,把行政许可大范围减少,把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降为零。该要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该下放的权力放下去。
“乘”就是让政府的投资做乘法,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实现加乘效应。我们原来的一些政府项目,像撒胡椒面一样一家企业给一点,看似都有效果,但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大问题。这次益阳市用PPP的模式再加上社会资本成立一个工业发展引导基金,这个基金一部分作为股权投资支持创新企业,另一部分作为奖金发给科技创新成果突出的企业,帮助他们成长壮大,还可以给小微企业搭建基金平台、做政府担保,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除”是指一种导向,就是要在节能、减排、环保领域出实招,这个方面光做减法还不行,要做除法,如果再不做除法速度就跟不上,我们这个环境的容量太有限了。
冯丹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我认为,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地方的归地方,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把该放的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然而,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因此,在“减”掉前置审批事项的同时,要“加”上事后监管和服务,实行“宽进严管”,发现问题就必须叫停、处罚。
注重发挥“天然优势”,让“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主持人:湖南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在此轮调速中精准发力,实现转型发展?
冯丹藜:湖南是个农业大省,香港市场上的许多农产品都是“湖南制造”。现在大家都格外关注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真正健康、安全、质量有保障的食品都是被消费者“秒杀”的。湖南在农业方面有“天然优势”,如果能狠下功夫把食品工业做大做强、从“田间”到“餐桌”都真正确保健康、安全、可靠,我相信会给湖南带来丰厚的回报。
谢超英:所谓精准发力,就是在值得发力的环节领域集中火力,争取更大效果。作为湖南工业产业而言,目前就是要培育发展市场前景好、有创新能力、不断有新产品推出的产业。
首先,我们打算在国家的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智能制造产业中的工业机器人是国际发展潮流。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今后很多岗位和领域,特别是一些复杂、险恶环境下的工作岗位就需要用机器人来替换自然人。但我们国家在这块才刚刚起步,人均万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甚至比菲律宾、马来西亚都低。目前,湖南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工业机器人集聚区,生产的机器人既能胜任搬砖这样的“苦力活”,也能搞定高铁车厢焊接那样的“精细活”,发展前景还是很看好的。
其次是3D打印、新能源汽车等等产业,我们都有一定发展基础和较高创新能力,且市场前景广阔。还有,在湖南的支柱产业如装备制造、食品、有色等行业中,细分下来有些子产业的发展前景可能超过其他产业。比如在装备制造业里的电工电器版块、电子信息产业中以蓝思科技为代表的信息功能材料板块,以及集成电路、电子终端产品等等,都有做大做强甚至当行业第一的潜力。我们要用心把这些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使这些“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让湖南工业产业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稳固,任它风吹浪打也岿然不动。
胡忠雄:对于益阳而言,现在面临着融入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机遇,我们还得努力扩总量、提均量、盘存量、优增量,才能赶上全省的“大部队”。
比如盘存量,益阳年产水泥570万吨左右,以前是17家企业一起做,通过转型升级,现在我们的海龙水泥、南方建材、东方水泥3家就能完成。总量不减,但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都大大减少。优增量方面,益阳也在积极发力,国内的现代物流业虽然发达,但是物流成本很高,益阳通过设立现代物流园并延伸产业链,将第一、二、三产业都囊括其中,带动市场交易额过百亿元。
“双中高”是中国经济的新坐标,益阳一定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努力实现后发赶超、转型发展。
【网民热议】
新华网友“小shy”:对于基层而言,能否落实好简政放权政策,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二者结合得好就会产生 “1+1>2”的效果。既要把权力还给市场、把服务送给市场,又要把信心传给市场、用信用规范市场,这样才能真正进入行政审批改革2.0时代。
微博网友“天下独绝”:滑雪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勇气,对于中国而言,就是要在保持中高增长当中,保持好调结构,只要我们坚持好不动摇,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公众产品,公众服务供给,用双引擎来助力“双中高”,中国经济就会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也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机遇。
腾讯网友“茉莉花开”:今年最火的绝对是暖男“小七”。 GDP预期增速7%左右,他体恤家大业大的艰辛,决心在人口红利消失、产能过剩、全球经济增长疲软的情况下“勤俭持家”。“小七”加油,帮我们把钱包都赚得鼓鼓的、棒棒哒!
【数据链接】
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
20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