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160年前神道碑现身长沙东郊 碑主系清代高级武官
发布时间:2014-07-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王文 实习生 桂思雨  编辑:

  华声在线7月3日讯 近日,一块3米多长的石碑现身长沙市东郊。史学家考证此碑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块神道碑。碑文记载,该石碑是清朝高级武官王衍庆的神道碑。它的出现弥补了长沙地区湘军武官高级将领墓葬的空白。

  市民走访多年寻得

  在芙蓉区东湖街道有个传闻:附近有块清朝将领的神道碑,在文革期间被人破坏,碑身碑座分离。因碑座形似乌龟,被称作“乌龟碑”,同时被赋予长寿的含义。

  街道居民黄太天为找到石碑,多年频频走访,寻找线索。最后,在一位老人的指引下,在沙漠村九组的乡村小路上发现丢失了几十年的碑身。原来消失几十年的石碑因“破四旧”被破坏,遗弃在河道上用于堵水治水。

  碑主系清代高级武官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看到,这块神道碑高约3米,宽0.8米,碑中可辨文字有20个,上书“诰封——诰授建威将军江南苏松总镇王梦虎公神道”。

  经长沙史学家陈先枢和《南方都市报》主编谭伯牛查询史料,碑文中所指王梦虎公即光绪二十年总兵王衍庆,湖南湘阴人,字梦虎,因立有军功,后受朝廷嘉奖,立此碑。王衍庆跟随湘军征战几十余年,自普通小兵做到武官最高官职提督仅用了12年。他先后转战东南、华北与西北,跟随过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

  将修缮保护作为景点

  村民口中的“乌龟碑”,其实是神兽赑屃(bixi),这种龟驮石碑是帝位和国家政权的象征。长沙史学家陈先枢介绍,王衍庆墓穴外的这块碑,是朝廷对血染沙场将士的一种褒奖。也是160年前光绪年间,湘军在湖南大地上英勇奋战的历史见证。虽然王衍庆的墓葬已经被破坏,但是仍不能排除会在附近发现墓葬随葬品。

  历经百余年腥风血雨的石碑该如何保护?东湖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卫东介绍,碑座和碑身将会修缮合体,把神道碑立于东沙井西侧,将来打造成浏阳河风光带一大特色景点并加以保护。

  ■记者 王文 实习生 桂思雨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