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0月20日电 题:用什么留住远去的乡愁?——聚焦传统村落保护
新华社记者谢彬彬
自古以来,大大小小的乡村遍布中华大地,或温婉,或豪放,连成一幅波澜壮阔、内容丰富的山水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文化。
然而近年来,这幅山水画上的一些村庄正渐渐褪去色彩,甚至消失。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化任务艰巨,如何重构乡村古今兼容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正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困境:古村镇发展与保护难兼顾?
乡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市,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乡村正在失去过去的生机和活力。
根据民政部统计,中国自然村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消失了90万个。
在大量乡村消亡的情况下,历史悠久、成为乡村代表的古村镇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平衡保护与活化,是目前不少古村镇发展时遇到的困境。
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表示,古村镇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密码携带者。城市与乡村就如同树冠与树根,这一关系在任何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都始终存在,在中国显得更加清晰。
“然而在一些开发中,乡村变成了吃喝玩乐的天堂,开发商以功利的思维盘算投资的回报,在改造乡村建筑时没有和它们‘沟通、对话’,这些都使乡村遭受到了二次破坏。”张孝德说。
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国忠指出,在一些地区,面对古村镇这样传承千年的独立文化综合体,政府和企业用强制性手段去改造或消灭是不科学的。更令人尴尬的是,在巨大的资本面前,一些乡村原来的居住者,失去了主宰村庄命运的权力。还有一些商人,只顾短期利益却忽视了长期的社会责任。
陈国忠表示,不同业界对于乡村保护和活化的争论也催生出一些极端声音,例如绝对保护,即隔绝外界干预,让乡村完全按照过去的方式发展。显然,这种绝对保护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历史经验看,很多文化都在类似的绝对保护中静悄悄走向消亡。
有专家表示,采用标准化规划手段来保护传统村落也不可取。中国的乡村是长期演化的综合体,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特色,如果粗暴地采用标准化规划手段,这会使乡村成为技术化时代整齐划一的产品,失去其本土性。
寻源: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
在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不少乡村凋敝的现象已是让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乡村内在文化和精神的缺失已成为一个隐性危机。
专家表示,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如果村民失去对自己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那么无论如何开发和发展,只会徒有其表,无法让乡村真正得到活化。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表示,要从人文角度入手,以文化干预的手段唤醒乡村的内生力。他和他的团队深入陕西省佳县泥河沟村,为这个陕北的贫困村庄寻找“集体记忆”。他发现,这个村庄虽然外表破落,但其内在文化的亮点却不时闪现。
机遇在2014年4月产生,这个村一个拥有千余年历史的枣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后该村又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孙庆忠认为,村民们仰望着城市的高楼大厦,却忽视了身边的山山水水,生活的土地上有着千百年历史的遗产,这里才是乡村人生活的根本所在。
孙庆忠的团队利用收集老照片和老物件、制作口述史等方式让村民寻找到对自己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然后再利用本土资源寻找发展。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村民有了一种精气神,村子重新焕发了活力。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干子在此次召开的“古村大会”上介绍了日本经验,与孙庆忠的理念有共通之处。她说,必须让乡村的居住者意识到本地资源的珍贵性,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共同建设并代代相传,他们在这项工作中的作用无可替代。
新路:让传统村落“活”起来
在“古村大会”上,各界与会者对古村镇无论是保护还是活化方面都提出了不少新的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在文化、信息和科学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护和活化的手段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维护和旅游等方式。
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教授鲁可荣提出,目前很多项目已经进村,但大部分都集中在修路、民宿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实每个村庄的特色产业和传统文化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他提出,要将基于自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农业与现代有机农业对接,以文化等手段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产品。
在浙江省义乌市的何斯路村,村民们立足打造村落文化,整治村庄环境,随后发展特色产业,引进薰衣草组织培养项目,共建既能增加景观、产品又能销售利用的新型农业科技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该村的变化吸引了不少游客,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协会荣誉理事长李永萍说,台湾目前实施的是古村再生的文创策略。台北的宝藏岩村也曾遇到房屋破旧、年轻人大量流出的困境。后来当地引入国际艺术家和留守的老人、孩子互动。她发现,村民的积极性很高,一些老人的学习能力令人惊叹,主动担任导游并组织文艺演出,村子一下子“活”了过来。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表示,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对古村镇进行信息采集、模拟规划和运营监管,以及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和分析古村落数据。
专家们表示,中国的古村镇数量多、分布广,有不同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珍惜并利用好古村镇文化,除了需要各界人士共同合作,科学规划,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怀着一颗尊重、敬畏和感激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