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由九芝堂经理劳寿文赞助湖南国医专科学院的大兴筑起。他深知中医中药相辅相成,互存互依的道理,欣然答意并慷慨捐助国医,并推举管事邓鉴臣为该校的校董,参与学校的募集自己,建立校舍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铺子刚出师的学徒的劳瑞生自发请求,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去投靠这所即将成立的专科学校,学习中医,为九芝堂培养人才。1949年解放后,国医院起步运营艰难,1960年湖南省中医药学院成立,中医院改成湖南中医院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从此蓬勃发展,九芝堂在抗日胜利后,也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的爱心慈善事业,捐助学校无数,让那些因贫困失学的孩子重回学堂,在办国医院以后,办学是劳瑞生的又一个善心之举,把劳九芝堂关心公益,恤苦济贫的优良传统发扬了广大,成为时间佳话,流芳百世。
【三月破晓之既,闪耀新星崛起】
1934年3月的一天,在长沙市南门外一栋大屋前,树起了一块崭新的牌子,上面写着“湖南国医专科学校”几个大字。一百余青年学生集合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从而结束了我省中医没有学校教育,只靠师带徒的历史。时隔不久,学校搬迁至市内望麓园,校舍、设备等逐渐完备。这百余青年学生开始接受了三年系统的中医理论和实际教育,成为我省二十世纪中医事业的中坚。
【筹建湖南省第一个中医学府】
办一所培养中医人才的专科学校,走正规培养人才的道路,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们首先来到有三百年历史又热心于公益、资金雄厚的劳九芝堂。找到经理劳寿文,管事邓鉴臣,把来意一讲,劳经理深知中医中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道理,欣然同意支持这件好事,爽快地答应筹资的要求,捐出了一笔可观的经费。并同意了推举管事邓鉴臣为该校的校董,参与学校募集资金,建立校舍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还同意铺子里刚学徒出师的劳永泰(劳端生)的请求,自愿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去投考这所即将成立的专科学校,学习中医,为劳九芝堂培养新的一代医药两用人才。
【万事待兴起步难,运营困阻遇瓶颈】
1949年长沙解放后,杨伯雄任国医院董事长,劳端生任国医院副院长,这时候的国医院依然需要劳九芝堂等药界的捐助来维持运营。不过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多久,新成立的长沙市人民政府为了人民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接管了这个举步维艰的小医院,给予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再往后,1960年代湖南省中医药学院成立后,中医院改为湖南省中医药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从此走上了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
【投资创办火后街学堂】
劳九芝堂药铺在抗日胜利复业后,也积极参与坡子街(含三王街、臬后街、火后街)办初级小学的事务。当时政府用教育公费办的学校只有寥寥二所中学(含郡立一所),一所师范和湖南大学,小学基本都是私立和街坊小学。在群众呼吁下,城西二保确定自己办一所初级小学来解决这个问题,使许多儿童避免陷入失学的困境。有了这个打算后,负责人何楚贤就想起了热心公益,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劳九芝堂及其负责对外联络的副经理劳端生,把情况一说,请他参与办好这件事。劳端生当时正值年壮力强,热心公益,重视教育,好打交道也不怕事情多,就一口答应下来。劳九芝堂慷慨地捐了一定资金。有了这笔钱后,几个月后房屋盖起来了,教具购置了,一个初级小学办起来了。
【九芝堂复苏振兴 投资国医办学堂】
1949年8月,办起这所学校不到一年时,长沙市解放了。劳端生接手这个学校时,经费相当困难,连一个工友董雪梅的工资还拖欠了一个月。于是,他就到几个银行和大店(包括劳九芝堂药铺)募得大米贰拾担,交总务教师供学校使用。同时对原来几个铺面租金加以整理按月交纳,又添设教具器材。市人民政府文教局加强了对这个学校的领导,老师六人均由文教局委派,列入了编制,并更名为长沙市火后街小学,使学校走上了正式的发展轨道。这段办学的故事,是他继办国医院后的又一个善心义举,把劳九芝堂“恤苦济贫、关心公益”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而他曾有一张与老师和毕业生留念的珍贵老照片,未能保存下来,成为一件憾事。
九芝堂百年以来一直积极投身于公益爱心事业,对慈善事业的倾力支持更是世人有目共睹的,被世人广为传颂,对后来的新九芝堂人有着很深的影响与深刻的精神,并且这种良好的美德会长久的延续下去。九芝堂这种无私关爱的精神温暖了社会,更温暖了人心,让人们体会到了感动感恩,这种美好的美德和无私的精神让九芝堂深入人心,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