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学生救国报》第一号。李忠泽 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炎皇
100年前的今天,一群学生走上北平街头,为灾难深重的家园疾呼呐喊,在华夏大地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长沙,同样有一群热血学子,用练习手术刀的手执笔畅言,针砭时弊。
近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医学数据科学系高级统计分析员李忠泽先生致电本报,他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手稿及档案部保存的史料中,惊喜地发现“五四运动”时期湖南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救国报社编印的4张《学生救国报》。该报是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被查封之后接办《新湖南》的前身,编辑为19名学生,他们后来大多成为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医生和医学教育家。
在取得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引用授权后,李忠泽先生将4张《学生救国报》影印件提供给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罗慧女士。罗慧说,《学生救国报》在国内一直失传,这是第一次发现实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为研究五四运动时期湖南学生爱国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减餐办报,发扬民气
1919年5月和6月,“五四运动”到了危急和重要的关头。此时,由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耶鲁大学雅礼会合办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仅5年,还要等2年才会有第一批学生毕业。
当时,在校的19名学生商定成立了学生救国报社,开始编印《学生救国报》。它是周双刊,1919年6月9日编印第一号、6月12日第二号、6月16日第三号、6月19日第四号,社址在“长沙潮宗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报纸的纸张、印刷费由该校师生“减餐担任,不取报资”。罗慧说:“这份报纸由师生从伙食费里挤出钱来,自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