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南方心血管会议(scc)于2016年4月7日—10日在广州白云文化会展中心顺利召开。其中在揭阳厅举行的心力衰竭论坛通过来自国内外21名专家一天半的讲解和讨论,使得一线医生对心衰的治疗有了更深的认识。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被称为心血管医生最后的战场,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中国心衰的发病率约为1.3%,与发达国家相近,心衰已经成为临床上最难攻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对于心衰的治疗我们一般参考《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的一些循证医学证据。
此次南方心血管会议心衰论坛首先肯定了2014年的指南,并指出该指南目前仍是临床医生参考的依据。与此同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峻教授、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等心衰领域权威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报道和自身经验对指南进行了补充说明,让我们更清楚的学习心衰治疗的最佳方案。
黄峻教授指出心衰的治疗“药物大有可为”,对于快速改善症状(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选择基本没有争议,像地高辛、米力农、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仍是首选。但是对于改善预后的药物除了“金三角”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以外,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LCZ696、伊伐布雷定以及部分中成药也被证实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尤其是对NYHA II-IV级,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后LEVF仍≤35%时,加用伊伐布雷定等可进一步改善症状。董吁钢教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正性肌力药物如米力农、左西孟旦等在急、慢性心衰的应用中给与了重新定位。他指出正性肌力药物不仅只用于急性心衰,对于严重的收缩性心衰、一年内住院或急诊大于2次的慢性心衰患者,间断使用米力农等正性肌力药物可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这一观点为顽固性心衰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米力农是非强心苷类、非儿茶酚胺类的新型强心药,属于磷酸二酯酶Ⅲ(PDEⅢ)抑制剂,兼有强心和扩张外周血管双重作用,临床中主要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的治疗,另外米力农还可应用于心脏围手术期低心排血量综合症的预防和治疗、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等。其优点是不增加心肌耗氧、不像洋地黄那么容易中毒、短时使用改善心肌炎症等,目前是国内外临床上使用频率最高的正性肌力药物。
心衰的治疗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措施在不断地问世,老的药品也在不断赋予新意。我们要努力将心血管病防治战线前移,将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作为我们心血管医生不断地追求。(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