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亲子模式要更新 专家:父母和子女应保持"一碗汤距离"
发布时间:2016-10-17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佚名  编辑:华生

  扬子晚报连续报道《儿女为何不“爱”我们》引发持续热议。这个话题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引发争论,40后的外婆认为成年子女应该体谅父母听从父母的安排;60后的妈妈说90后儿子的“毛”得顺着摸,替他做主倔脾气就上来了。教育专家认为,新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概念早已发生变化,亲子间相处模式早该更新了。

  专家提倡 亲子相处新模式

  “一碗汤的距离”

  字面上理解就是炖个汤,端到孩子家时刚好能喝,近了太烫,远了太凉。从心理上也是如此,尊重孩子。

  讨论还在继续

  60后妈妈的来电谈看法:两代妈妈对“孝顺”的理解截然不同

  “我和我妈妈都看了扬子晚报上的报道,我们家的意见都分成了两派。”前天,南京市民吴女士给本报打来了热线电话,对近日本报连续报道的“女儿为何不‘爱’我们”的故事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估计和文章里的教授年龄差不多吧,但我支持孩子,我不支持教授,孩子大了,当父母的必须学会放手,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吴女士有一个正在上大二的儿子,“我的孩子也在上大学,但我就很尊重他。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相比,更加希望能够和父母‘和平共处’,你越尊敬他,他越觉得你值得信任,什么话都会和你说。但要是什么事儿你想替他做主,他那倔脾气立马上来。”

  但吴女士的妈妈可没这么想。“我妈妈,也就是孩子的外婆看完你们的报道可生气了,连连说这个故事里的女孩子太不孝顺。”吴女士的妈妈是40年代生人,历史上的特殊时期全都经历了个遍,“自然灾害的时候,我妈妈吃了不少苦头,家里的那点可怜的吃的都给了我们做小辈的,因此我妈妈特别看重小一辈对他们的尊重,认为小辈的命是她给的。”吴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的妈妈看来,孩子应该能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我们那时候和妈妈相处,是绝对的‘听妈妈的话’。”吴女士讲述了自己和母亲相处的故事。“高中那会儿我的文艺特长相当突出,自己一心想当个艺术生,去考艺术类院校。但妈妈就是不答应,她说,‘家里全是正儿八经搞教育工作的,哪有后代去学艺术的道理?’”

  于是,吴女士只得屈从了妈妈的选择,以普通类考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我那时候理科特别差,但喜欢看各种文学类的书籍,把《人民文学》什么的悄悄的藏在物理书底下看,被我妈发现后全都收起来了,一本都没给我留。”

  吴女士希望儿子能够弥补自己少年时代的遗憾,“我没能自己选择未来,所以我要把这个机会留给我儿子,他做出的选择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会答应。”儿子上了大学后,也完全乖巧,“男生话少,但他还是坚持每个星期至少打一个电话给我,报了什么兴趣班,或是周末会去哪里玩儿,都会和我说。哪怕说上三两句,也等于是在向我报平安。”

  问题背后

  为什么?专家剖析现象——家庭概念已变,亲子相处模式应更新

  家庭教育专家、南师大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传统中国家庭观念中,孩子应该“父母在不远游”,“晨起睡前向父母请安”。这些观念如今已经逐渐淡化。淡化的原因并非因为孩子不孝顺了、变冷漠了,而是家庭的概念早已发生变化。过去农业社会,父母和子女同属一个家庭,同住一个屋檐下不分家。几个家庭裹挟在一起。在一个大家庭中,父母是绝对的权威。随着社会进步,教育水平的提高,外出上大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年轻人离开家乡甚至离开祖国求学,与父母相隔甚远,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父母很不一样。这个时候父母应慢慢从亲密的亲子关系中脱离出来,重新建立起新的亲子关系。可现实是,很多父母对孩子有心理依赖,等他们上大学后感到无所事事,很空虚。这时他们会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孩子亲近,想法子来关心孩子,这必然与渴望独立的年轻人产生摩擦。

  殷飞认为,现代家庭应有弹性边界。年轻人有独立的小家,他们可以和父母经常相聚在一起,但两个家庭间必须要有界线,离开父母小家庭能正常运转。“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家长应鼓励年轻人尽早独立,与孩子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字面上理解就是炖个汤,端到孩子家时刚好能喝,近了太烫,远了太凉。从心理上也是如此,尊重孩子。”他建议,家长有“孩子成长一步,家长退后一步”的观念,“孩子能吃饭了,你就别喂了;能自己洗澡了,不要再帮他擦身了;能独自上学了,不必再送了……

  怎么办?听听专家意见——两代人相处,如何才能像朋友一样

  “父母一辈为什么不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呢?”记者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在校大学生都发出了这样的心声。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王运来告诉记者,朋友关系的确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理想的状态。但朋友关系中,也存在着“主从问题”,父母和孩子身为朋友关系的两方,都应该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两方都应该做出思考,权利和义务自己履行和承担了多少,还有哪些需要填补。像本报首篇报道中的那位学生,其实并没有把父母当做朋友来对待。因为五伦之一是“朋友有信”,对朋友要坦诚、尊重。

  王运来认为,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出现障碍,很可能和两者之间互相的“爱”不够对等有关。

  父母给孩子的爱是百分百的,孩子们也会去用心爱自己的父母,但付出的不会是他们的全部,他们还有朋友。

  在现在的高校学生心目中,“伙伴关系”的地位绝对不在“家庭关系”之下。“被孤立,感到孤单等让学生觉得最为委屈的情绪,都会在‘伙伴关系’中产生。因此,父母需要正视‘伙伴关系’的存在。就像建造一座大桥,会有连接缝一样,生活也需要有‘连接缝’,父母需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来生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父母只想在孩子身上复制一个自己,那么社会不会进步。一个时代也不可能复制自己到下一个时代。”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