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90年前报纸编辑成针灸泰斗 飞针穿纸练救人绝技
发布时间:2016-07-28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王月华  编辑:张超

  “针灸治疗,极易成功。普通人学习半年可以卒业,新医界半月已足。因研究针灸只需学(一)经穴、(二)手术、(三)认清病症而已……”亲爱的读者,这是上世纪30年代针灸泰斗曾天治先生发表在1936年第 12期《医药评论》上的一段话。虽说我已知道他是近代岭南针灸界公认的泰斗级人物,并被写入了多本医学史教材,但读到这段话时还是大吃一惊,这把针灸说得也太容易了吧?我莫不是遇见了一个会吹牛的大师?可是,当我仔细翻阅资料,发现他曾有多么执着时,我就慢慢明白,他说的是最真实的感受。其实,像你我这样的平常人,别说花上半年,就是花上十年,也不一定成得了大师,但他一步步认真锻造自己的人生历程,还是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其实,只要你足够认真,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采写/广州日报记者王月华

  立志

  老母幼子重病亡

  痛彻心扉要学医

  之所以将曾天治作为“老广州中医传奇系列”的一个主角,除了他当年被公认为针灸泰斗的身份外,更是因为他由报纸编辑、中小学教员转而“炼”成一代名医的传奇经历。据史料记载,曾天治出生于广东五华农家,弟兄姐妹中,唯有他得到了上学读书的机会。肄业后,他当过小学教员,后来又做了几年报纸编辑,之后又当了三四年中学教师,虽说不算显赫,但也算得上安稳。如果不是人到中年时遭遇巨大的变故,或许安稳的日子就可以一天天持续下去。

  这一场人生变故确实是摧人心肝的,短短数年间,他的长子因脑膜炎、次子因赤痢、老母亲则因水腹而“屡治不愈”,一个个不幸辞世。在后来写就的《针灸医学大纲》自序中,曾天治回想当年的心情,说自己真恨不得“研究超常的疗法”,以“挽救垂危”。恰在这时,他从《申报》上看到了“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的招生简章,便动了改行去学针灸的念头。

  然而,动念是一回事,有没有勇气去实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中年改行,本已冒险,从事针灸,更是前途不明。要知道,自从19世纪中期清朝道光皇帝认为针灸疗法让人赤身裸体,有伤风雅,因而一纸禁令将针灸师逐出太医院之后,百多年来针灸师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就算是广州这么一个中医传统非常浓厚的地方,针灸师也是寥寥无几。针灸如此不得势,别说学起来有多辛苦,就算学成了,能有多大作为还是个问题。换作很多像我一样的平常人,多半想想也就算了。幸而曾天治拥有超人的勇气,他既已立志学习这一“超常疗法”,就不会轻易放弃。

  学医

  人到中年从头起

  中西合璧习绝技

  翻阅相关史料的时候,一直有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假如曾天治不是遭此变故,在人生大痛中立下研究“超常疗法”的志向,他还有没有可能在人到中年时毅然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我想,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因为人们超常的勇气多半都来自于深厚的内心情感,而不是单纯地要维持或改善物质生活的欲望。

  言归正传,曾天治学习针灸的时间并不长。1932年春,他北上拜师,1933年9月即学成返粤。不过,就在这短短一年半里,他师从当年蜚声中外的针灸澄江学派的创始人承淡安先生,学得了一手绝技,后来他之所以有底气在《医药评论》上撰写文章,说“针灸治疗,极易成功,普通人学习半年,即可卒业”,也是在用自己的经验说话,而不是“忽悠”。当然,他能这么快学有所成,一来是因为拜到名师,二来也是因为他特别“较真”。为了弄清经络走向与数百个穴位的定位,他买来一摞摞针灸书籍,一本本苦读,结合解剖、生理等西医经典,仔细对照,并将要点一一记在小卡片上,直到倒背如流为止。

  为了在人体上找准穴位,他居然还拿夫人“练手”,对照图谱和卡片,在夫人身上将穴位一一点出;而为了练成“无痛进针”的功夫,他经常苦练一套 “飞针穿纸术”:十几张纸摞在一起,一针“飞”过去,迅速穿透,绝不拖泥带水。正是因为这样非同寻常的勤奋与用心,曾天治才在短短一年半内练就了一手针灸绝技。我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这话用在曾天治先生身上也完全合适。

  行医

  朋友圈里攒口碑 针到病除医馆火

  绝技既已炼成,就该悬壶济世,实现自己“挽救垂危”的初心了。可是,问题来了,针灸在当时的影响并不大,那么,该怎么走出第一步呢?说起来,曾天治的办法很简单——在朋友圈里攒口碑。几乎每个晚上,他都会叫上三五好友,摆开“龙门阵”,绕来绕去总要说到针灸治疗的好处上去。想想后来被写入多本岭南近代医学史的针灸泰斗也曾这样费力地推广自己,我难免有些唏嘘。如果换到今天,他还可以开个公众号什么的,可在当时,几乎每天只靠一张嘴,还要讲得人爱听,想来他也一定很能侃。

  就这样一天天侃着,慢慢地有朋友来找他扎针了,然后又有朋友的七大姑八大姨听着风声,来找他看病了。凡经他诊治过的患者,十个倒有九个痊愈了。要知道,这些患者中有很多是久治不愈的,这一下被曾天治的几根银针治好了,真是又快又便宜,日后少不了替他大做广告,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曾天治在坊间有了很好的口碑。

  1935年春,曾天治在万福路开起了医馆,来求诊的患者一日多过一日,他再也不用靠摆“龙门阵”打开局面了。就在这一年,他仅仅“针刺”三次,就治好了广州兴汉国医学校校长的失眠症,校长激赏之余,请他在学校开设针灸课程;随后,光汉中医学校也将他请去开课,为此,曾先生主编了《针灸医学大纲》作为课本。有趣的是,当过编辑的他,还特意将当时坊间报纸对他的一些报道附在其后,真是不失“媒体人”的本色。

  单在中医学校讲课,并不能满足曾天治“针灸应公开研究”的愿望,于是,他随后又自行在泰康路开设了“科学针灸治疗讲习所”,招揽了一大批热心学子,并编写了《科学针灸治疗学》一书,作为讲义。之所以冠以“科学”之名,是因为他将传统治疗中“迷信禁忌删除不用”,依照现代医学理论将“疾病按脏器分类”,并选出100多种“药治不易见效,而针灸治疗有特长”的病症作为“主攻”对象,一一悉心传授给学生。难能可贵的是,对这100多种疾病的认识,全是他在一年年治病救人的日子里积攒起来的,有“救人垂危,活人无数”的经验与中西合璧的理论作为根基。正因为有了这样坚实的根基,曾天治不仅本人成为数一数二的针灸泰斗,他的学生们还曾远渡重洋,将针灸技术传至海外,其中甚至还出现了被誉为“美国针灸之父”的名医。这样了不起的成就,或许是曾天治当初踏上这条路时压根没预见到的,但正因为有了他“不忘初心”的执着,所有的“不可能”才成了“可能”,不是吗?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