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课堂。 徐志雄 摄
中新网郴州6月1日电(记者 徐志雄 通讯员 阮涛 王巧金)吃完饭洗碗、拖地,帮爷爷收拾家务,然后看书学习,照顾弟弟,这已经成为湖南郴州市第38完全小学学生黄雅瑶、黄雅静小姐妹俩,每天放学回家后的一种习惯。“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在她们与爷爷奶奶租住的房里看到,在她俩的收拾下,简陋的家中干净整洁。
“爸爸妈妈不在家,我们要照顾好自己,不让他们担心。”读五年级的姐姐黄雅瑶告诉记者,有时候,她和读三年级的妹妹还会自己下厨做饭吃。小姐妹俩学会的这些生活技能,源于她们在学校上的一堂叫做《大爱》的课程。这堂课不仅教会姐妹俩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告诉她们要懂得感恩,怎样才是健康的课余生活,以及保护自身安全和简单的急救知识。
黄雅静(左一)朗读《大爱》课本上的典故。 徐志雄 摄
郴州市第38完全小学校长李红忠说,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郴州市第38完小,有81名孩子的父母因为生活背井离乡,他们的祖辈多数由于年迈,只能照顾他们的基本起居。有的孩子甚至每天早晚都要独自步行数公里路,才能坐上公交车往返学校和家中。
“每当我看到放学后留守学生望着被父母接走的学生的眼神,我的心中总是无限感概。”李红忠说,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不管学习还是生活,学校是这群留守孩子成长路上唯一的避风港。
为了在生活上能帮助这些孩子尽快自理,保护自身日常安全,同时也让他们理解父母不能陪在身边的难处,郴州市第38完小经过数年的积累和摸索,编写出一本叫做《大爱》的教材。记者翻阅看到,《大爱》教材分为感恩、学习、生活、心理、自律、安全等篇章,内容有生动的典故、生活技能指南、课外实践作业等等。
黄雅瑶(左)、黄雅静姐妹俩。 徐志雄 摄
李红忠介绍,除了编写《大爱》教材,学校专门成立了心理辅导中心,为留守儿童疏导心理困惑;为方便一些离家较远的留守儿童中午就餐,学校设立了留守儿童食堂;学校还开通了爱心电话,当孩子们想父母时,可以给父母打电话。“通过课内课外的这些举措,我们希望能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目前,《大爱》教材以及郴州市第38完小关爱留守儿童所做的课外工作,已经获得当地教育部门的肯定,计划进行推广,以期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