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龟在中国古代是通神的灵兽,古时候,人们敬天畏地,对于个人命运和整个氏族的前途无法掌握,往往以龟占卜求问吉凶,《礼记·礼运》曰:“麟体信厚,凤知治礼,龟兆吉凶,龙能变化。”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再通过龟甲来卜卦通神,而是把它看作是长寿的象征,下面就给各位收藏爱好者介绍几件藏于虢国博物馆龟形的玉器装饰品。
龟形玉饰(图1),商代。青玉。青灰色,局部受沁呈棕褐色或黄白色。玉质较差,不透明。体形较大,贯穿孔为圆形。背中部饰菱形回字纹,周围饰菱形纹,外边轮廓饰较密集的阴刻细短斜线纹,腹部饰阴刻线纹。长6厘米、宽5.1厘米、高3.8厘米。
龟形玉饰(图2),商代。青玉。冰青色,局部受沁有黄褐色斑纹或斑点。体形较小,贯穿孔为圆形。背中部饰菱形回字纹,周围饰菱形纹,外边轮廓饰稀疏的阴刻短斜线纹,腹部饰阴刻线纹。长3.4厘米、宽2.7厘米、高1.9厘米。
龟形玉饰(图3),商代。青玉。深豆青色,局部受沁有黄褐色斑。玉质细腻,微透明。圆雕。背部略鼓,头外伸且向右弯曲,双目侧视,圆睛微凸,四爪着地,短尾。颈部饰水波纹和双细线纹,背部饰卷云纹。腹下有一对钻穿孔。长5.7厘米、宽4厘米、高2.3厘米。
龟形玉饰(图4),西周。白玉。白色,受沁略泛黄。玉质温润,微透明。体形较小,贯穿孔近菱形。背中部饰龟甲纹,外边轮廓饰弧线纹,腹部饰阴刻线纹。长3.2厘米、宽2.9厘米、高2厘米。
龟形玉饰(图5),西周。青玉。青灰色,布满黑色斑块。玉质较差,微透明。圆雕。背部略弧,头外伸,龟头上雕刻两只突出的圆眼,四爪着地,短尖尾。头前端横刻一道沟槽以示嘴部,并于其下颚部透穿一个小孔。长4.2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
龟形玉饰(图6),西周。青玉。全部受沁呈深土黄色。玉质较细,微透明。圆雕。背部略弧,头外伸,四爪着地,短尖尾。龟的背甲周边轮廓为阴刻细线,自头至尾贯穿一圆形孔。长3.1厘米、宽2.2厘米、厚0.65厘米。
这几件玉龟均为圆雕工艺,圆雕工艺制作对玉料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玉工才能按比例设计,经过粗雕、细雕、精修、抛光等工序雕琢完成。其中粗雕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经过切块分面、平底、二次画样、推落派活、修正几个步骤,才能确定玉雕件的基本造型。圆雕工艺在艺术上的整体表现优美,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阶段一般从前方位开始雕琢,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才能使圆雕作品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龟形玉雕主要用于佩戴和观赏,具有装饰功能,所以它在构思上脱离了当时礼制性玉器思想意识的束缚,成为玉工们摆脱神秘的艺术色彩,抒发对自然美好形象的向往和感情的一块小天地。玉工们在日常细心观察自然界飞禽走兽的各种神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高超的琢制技术,雕刻出一件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禽兽,向我们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