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中国油画中农民形象百年变迁 记录时代变化
发布时间:2016-07-2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佚名  编辑:张超

  农民形象,是艺术表现的主题之一。研究中国油画百年中农民形象的变迁,既可以深化对艺术的现实观照和思想深度的思考,也能获得对艺术与时代的进一步理解。

  农民的形象,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精神风貌,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往往以此为着力点,作品大多以其所处的社会现实为基础,反映社会变迁以及农民心理情感和生存状态的改变,以体现每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和审美特征。例如,战争年代,油画中的农民形象不是受害者,就是斗争者,成为控诉旧社会的代言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翻身做主人,自信、快乐、具有主人翁气质的农民形象成为油画的主角,鼓舞着人们迈向新时代;“文革”时期,“红光亮”“高大全”成为农民形象的塑造标准;改革开放后,农村改革使得农民心理情感不同于往昔,农民形象也回归生活的真实,温情而实在;20世纪末,快速的城镇化催生了进城农民工与留守农民两大群体,期待与惶惑,获得感与无奈感,让农民工在油画中的形象成为最能触动大众内心的一隅。一幅幅以农民形象为主体的艺术作品,组成了气势恢弘的历史图景,让人看到中国近百年的社会进程。

  当前表现农民形象的油画创作却有些落伍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化日趋凋敝而都市文化迅猛发展,农民的形象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日趋复杂化,油画创作还未能及时反映时代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深受外来艺术影响的油画艺术家更加注重新媒介、新观念的表现,以及都市身份的表达,逐渐远离了或依旧耕耘在土地上或进城务工的农民。艺术创作群体的所谓精英化,也让为数不多的坚持农民题材油画创作的艺术家难以放下身段,他们多以“俯视”的姿态观照农民这一“他者”,以短暂的体验和偶然的观察抽取形象表现的符号和概念,却并没有真正到达农民的生活深处和精神深处,塑造出的农民形象自然苍白无力。

  同时,部分油画艺术家习惯于沉浸在过去的主观经验中,对当下正在发生的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等历史性新变化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近些年引发社会关注的农民题材油画作品来看,在生存线上挣扎着的体力型农民工是表现主流,无奈和茫然又是留守农民形象的统一“标签”,而新生代技能型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经济能人等新农民形象则鲜见。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农村与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的劳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他们在油画中的形象却还停留在以往的认知中。这样的形象构成与现实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是割裂和偏离的,显然也是有悖于时代丰富而纷繁的真实进程的。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长期以来所呈现的单一化倾向,又使得部分农民题材的油画作品落入对现实风物的单纯记述或机械复写的窠臼。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历来都是重要的社会阶层。民以食为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农民依然是我国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劳动人民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民形象在艺术创作中也不应该缺位。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文艺,应该给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关注。当前,我国农民群体正处于快速分化当中,他们不同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境遇,以及他们的精神面貌与心理需求都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时代意涵,为油画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创作资源和广阔的表现舞台,并将继续在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艺术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农民形象在艺术创作中的强劲而持久的生命力。

  时代需要一批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油画艺术家,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准确把握农民题材创作的艺术价值和时代意义,用艺术的方式记录下农民在时代氤氲中的喜怒哀乐和冷暖辛酸。艺术要以真诚的态度关怀农民,揭示他们的境遇,观照他们的期盼;以平视的目光看待农民,肯定他们的尊严,歌颂他们的创造。这需要艺术家既要深入农民的生活现实,也要超越对日常生活的简单摹写,表达生活本质的真实;既要弘扬现实主义精神,也要抒写浪漫主义情怀,表达农民本真、充满希望的情感需求。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