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几十平方米空间,六十年的 坚守:——访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师丘寿康
发布时间:2016-09-10   来源:华声在线衡阳站  作者:陈雪池 李谌涵  编辑:张超

  华声在线衡阳站9月10日讯(通讯员 陈雪池 李谌涵)“能够把未知的变为已知的,通过自己了解的一点知识,逐步摸索,解决一个新的问题,这个时候我觉得我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作用。”在雁城的一所学府里,一位科学工作者,每天早起晚归,从家到实验室又从实验室到家,这段路他从上世纪60年代走到了现在。

  他是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师丘寿康,今年他已是79岁高龄,仍然在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担任项目顾问及导师,我们第一次跟他见面是在他办公室里,当时他正在电脑前工作,虽然已是满头花白,工作中却显得很精神。我跟他打了声招呼,说出我们此行目的,丘寿康对我们笑了笑告诉我们,“我哪有什么故事,每天基本都在实验室里,跟我的学生交流实验。或许我的学生会知道的比我清楚吧。”简单的几句介绍后,我们交谈了起来,他的声音听上去很年轻,思路清晰,说起了他的科学观点和过去的事。

  “我小时候就喜欢物理,就读北京大学的时候却学了化学。后来60年代的时候,被国家选去从事核方面的研究,接触到‘氡’,想想又与物理相关了。”丘寿康说道。

  他如今是国际氡计量组织亚洲区域协调人,全国氡监测与治理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1957年,他从北京被调到湖南衡阳矿院(今合并到南华大学)当教师,教授放射性化学,后来又调到核六所,一直到97年,60岁的丘老师才开始退休。

  40年间,他在专注于科学研究的工作同时,还教授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到现在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觉得60岁退休对于我们这种脑力工作者而言一点也不合适,我们的身体虽然衰老了,但是还可以传授我的经验,教学生怎么去思考,怎么去分析问题,怎么去查资料。”2003年,丘老师又被返聘到核工业第六所(今南华大学)氡实验室作顾问,辅导帮助研究生、博士生做科研实验。

  当回忆起当初决定做关于氡的科研人员时,丘寿康开怀大笑:“那时候自己觉悟不高,觉得从事核方面研究的人,都是默默无闻地,不能出名,有点遗憾,毕竟年少的时候我们这些人都有想过要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后来听了钱三强的演讲,一想到科研人员是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的,这种思想就很容易被克服。”

  刚开始研究氡时,很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害怕进实验室,因为氡是有害气体,会辐射,人一吸进,就会有很大的几率得肺癌,但是丘寿康毫不顾虑,并且解释道,“油矿中往往含有很多氡气体,很多旷工容易受到辐射,所以一开始的时候研究氡是为了旷工的健康,虽然在科研工作中扮演者次要的角色,但是还是不能忽略。后来渐渐发现,居民的引用水中也发现含有氡,所以氡的研究又扩展到日常生活方面,并且研究氡还可以预测地震等,所以我们实验室也与国家高能物理所、国家地动局等有着深刻的联系。”

  “科学研究基础很重要,精神也很重要。你们常听到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是很对的,无论是从事科学研究还是日常生活,他们都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说自己的事,当年近六十年教师的丘寿康,还不时地给我们上有关科学的课,发表他的观点和看法,显得很有激情。

  “知识在不断更新,实验器材也越来越先进,很多东西我也需要学习,我的年纪大了,可能接受起来比学生要慢。但是在怎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我可以教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怎么都不会变。我一般都是教学生方法,怎去查资料,怎么去分析,怎么去解决,然后让他们自己去寻求结论。所以基本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很重要,只要懂得方法,即便面对再多的问题也能一个个去解决它。”

  丘寿康的办公室对面是他学生的工作室,他的几个学生还走过来,跟我们聊了会。

  “老师现高龄将近80岁,仍旧每天第一个来实验室,对实验室里器材了如指掌,并且非常爱惜实验室的装置,简直把实验室当成自己的家。他对我们的要求很高,记得有次实验我们的结果已经精确到了0.01,但老师还让我们继续测量,争取将误差减到最小。”学生肖峰介绍说。

  “老师每天阅读很多文献和书籍,时刻学习,而且对于新的事物他也会主动请学生教他怎么做。而且经常坐火车去全国各地参与学术研讨会,虽然年纪很大了,却从来不需要别人在路上照顾他。”丘寿康的学生程芬说道。

  丘寿康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人,他的苦恼主要来自于实验。“老师曾经有一次实验遇到瓶颈进展不下去,一言不发,愁眉苦脸了很久,直到实验顺利完成后才放开心结,然后他与我交心谈话,教导我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肖峰说道。

  说其他的故事,他的学生程芬感慨道:“我可以写一篇长长的文章来。”在实验室里,丘寿康对科研达到迷恋的程度,对于实验的要求非常严格,做学术非常严谨,而在生活中是一个和蔼可亲,从来不会发脾气的人。

  但是平时乐观向上的丘寿康却一直有一个担忧,他跟我们说:“我今年已经80岁高龄了,因为专业领域的一些原因,如果我明天倒下了,我的害怕我的经验与技术将无人继承,那些想像我一样搞这方面科研的人将缺乏经验而没人指导。”

  他还谈起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他迫切地希望未来能有人才来填补这个空缺。

  当然,丘寿康没有就此消极下去,他保持一贯乐观的心态,笑着说“跟同学们接触很有意思,只要我还有精力,只要我的大脑还能够思考,我就希望自己在实验室多蹦跶几天。”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