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始于大爱 归于文化:写在衡东二中开展以"二中精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结束之际
发布时间:2017-04-15   来源:华声在线衡阳站  作者: 刘冬春  编辑:赵沛

  火爆全国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主持人兼制作人董卿说"《朗读者》是一档从文化出发,终于情感"的节目;如果把二中办学也看作是一个精彩节目的话,那么"二中精神"就是一代代二中人从教育责任出发,融进大爱,归于文化的历史传承。

  

  三月的杨林,乍暖还寒。3月9号,星期四,下午3点,衡东二中二楼小会议室,行政例会正在举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议题是第二次上会了。"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二中地处偏僻的杨林,交通不便,设施一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想方设法要来读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只有二流的生源,为什么能延续几十年的辉煌,根本原因是什么?""今天的育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新一代的二中人,我们如何扛起肩上的责任,继续砥砺前行?""作为一所办学历史逾60载、享誉衡州的名校,我们二中文化的精髓是什么?",谈起文化,在座的行政人员顿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开了。“那就搞一次以二中精神为主题的征文吧!”校长颜素卿的提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成。

  是呀,曾几何时,二中对我是那样的熟悉而陌生。无论是出生、居住地,还是学习、工作的地方,这里对我来说确实陌生得很:在2015年前没有跨进过二中的校门。可素未谋面的二中又让我感到很熟悉,由于工作岗位的缘故,我每年指导学生填报中考志愿的时候,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初三学生扎堆填报二中,甚至有很多学生只填报了二中一个志愿。面对我的疑惑,"那里的老师很负责,不在县城又管理严格,升学率高,我们放心。"学生和家长如是回答。2012年时任县委书记对二中的调研并批示全县教育系统学习"二中精神",我对"二中现象"有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开展以“二中精神”为主题的征文,对我这个新二中人来说就有了走进她内心世界的机会。

  

  按照惯例,办公室把征文通知发到衡东二中的工会群中,不成想这条寥寥200余字的通知成了当天的"网红":"二中精神"是群里最热门的词汇。

  也许是这个词语触动了老师们的内心情感吧。目前二中的239名教职工中,有夫妻教职工20多对;在这里工作10年以上的教职工有150名左右,甚至有的老师在这里读初中、高中,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二中工作,校长颜素卿和支部书记单望都是毕业后就在二中上班至今;还有县域之外的教师50余人......二中是大家共同的家园。

  听着铃声、迎着第一轮朝阳早起,行色匆匆奔走在教学楼、寝室、操场之间,气定神闲在课堂上传道授业,专心致志准备着第二天的教案,一丝不苟批改着学生的作业......

  日复一日,让我们感到二中就是我们的家。有老师说遇见二中是自己一生无数遇见中最美丽的邂逅:这里有桃红柳绿的春天,枝繁叶茂的夏天,丹桂飘香的秋天,松青梅白的冬天;这里还有立足讲台、飞扬青春、撒播希望的老师,这里有率先垂范、团结和谐、开拓创新的领导,这里有学习刻苦、拼搏进取、放飞梦想的学子。

  在这里,谁也不想落后,谁也不想慢人半拍,青丝熬成了白发,皱纹爬上了额头,用粉笔书写人生,用汗水为学生明天的成功奠基。

  "二中现象"背后的就是“二中精神”,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种精神浸润在每一个老师的骨子里,既是大家的座右铭,又是大家努力工作的力量源泉,二中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所以这个话题撩动老师内心深处那一抹最朴素的情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征文顺利得出乎我的意料。毕竟写文章在很多人眼里那是国文老师的事,可这一次当你捧读倾注情感的一篇篇征文时你就会忘记他的专业背景,而只是被字里行间流淌的最朴素真情所感动。

  八十多岁的退休教师谭先德以"育才的摇篮"来比喻衡东二中为社会做出的杰出贡献,深情回忆起八九十年代奉献三尺讲台的“立规严明、博爱精深、勇攀高峰”的沧桑岁月;退休已有20年、现在北京休养的老教师邓旅康工工整整给学校寄来了征文的手写稿,讲述“二中故事”,共话“二中精神”,尤其是回忆自己创办“山花文学社”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在二中工作了27个春秋的英语退休教师吕东生以“二中精神激励我奋斗“为题,讲述了自己共带过二十届高三、当过五届高中毕业班班主任的艰难岁月。

  吕老师在文中深情地说:“二中既培养了学生,也培养了老师,是二中锻炼了我。”;高中毕业于二中,从83年又在母校工作至今,担任过学校支部书记的刘社华向全体干群发出呼吁:让“二中精神“代代相传!对学校的感情和殷殷期盼可见一斑。

  刘书记将二中精神概括为“团结务实、负重奋进、忘我奉献、敢为人先”,认为老一辈“二中人“的无私奉献是“二中精神”的源泉,新生代“二中人“的开拓进取让“二中精神”发扬光大。是呀,“二中精神”的代代相传是二中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放弃乡镇学校行政职务、甘当二中一名普通教师的颜梦云老师在征文中写到自己从来没有后悔六年前的选择,自豪地大声说:“我骄傲,我是二中人”。

  “穿过佛前镜花水月,透过眉间沧桑流年,终于明白:一切,只是爱。”这是邓少花老师在征文“遇见二中,遇见爱”中的题记,用如诗的语言道出了“因为爱,二中荣耀才能永葆芳华”的真谛;。

  遇见是一种缘分,遇见二中,更是一种魅力!”刘建辉老师在《遇见二中》中以“运动激昂曲”“劳动大合唱”“课堂感动曲”聚焦二中师生工作、学习的几个特定场景来阐释“勤奋刻苦、严谨求实、制度严明、严于律己”的二中精神。

  今年即将退休的金印国老师以散文的形式讲述了自己几十年的“与梦同行”历程;曹小平、张仕燕老师在征文中发出了“弘扬二中精神,争做教育新人”“实干兴校”的倡议;来二中工作只有两年的朱赛花、罗东曙、杨成俊、阳邦清、肖海渠老师和老教师陈雪桂或填词,或赋诗,或改写歌词深情为二中教师和“二中精神”讴歌。

  教导主任谭水莲从领导“霸得蛮”、老师“耐得烦”、学生“吃得苦”、二中人“舍得拼”四个方面结合鲜活事例畅谈“二中精神”。

  此次征文还收到了一篇特殊的征文:178班毕业生王慧的《二中精神——来自洣水之滨的力量》,从一个学生的视角阐述“二中精神”。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我之所以眼含热泪,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每一篇征文都是作者对学校最深沉的爱!

  感谢您,感谢您立校之初的开拓;

  感谢您,感谢您多年的坚守;

  感谢您,感谢您今天的传承;

  感谢您,感谢您对二中明天的陪伴与祝福!

  办好教育的责任,爱心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今天二中人的身上。文化,只有文化可以穿越时空,穿透人的心灵,凝聚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价值观、人生观,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中精神"这张二中人特有的名片必将从责任出发,融进博爱,最后化为二中人的文化,这张名片必将承载更多动人的故事、更多成功的事迹、更丰富的二中人的情感,而显得铅华尽洗、熠熠生辉!

  让我们新一代二中人在"二中精神"哺育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咬定目标求发展,用“二中精神”书写衡东教育新的"二中篇章"!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