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空白油画1.2亿:艺术的世界怎么懂
发布时间:2014-10-13   来源: 重庆商报  作者:  编辑:

  

估值1.2亿元的空白油画《无题》(1961)   罗伯特·雷曼和他的三幅白色系列作品   《系列13号(白色)》(2004)   《符号》(1998)

  估值1.2亿元的空白油画《无题》(1961) 罗伯特·雷曼和他的三幅白色系列作品   《系列13号(白色)》(2004) 《符号》(1998)

 


  2012年5月,同属抽象派表现主义的《橙、红、黄》拍出最高纪录价5.47亿元。

  版主:张白白

  艺术的世界,也许你永远不懂。

  这不,苏富比拍卖行将于11月11日在纽约拍卖一幅几乎全白的油画,估价高达1500万至2000万美元(约9000万至1.2亿元人民币)。这个价格不仅让不懂艺术的门外汉目瞪口呆,也让业内人士吃惊不已。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价格的确惊人,不过一点也不陌生:2010年底,赵本山一幅四字书法“龙腾凤舞”拍得92万元;2011年3月,倪萍的画作《韵》以118万元高价成交;2013年12月,马云自创的“马体墨宝”最终拍出了242万余元天价,让业内相当有名望的画家“汗颜”……

  难道,看不懂的才叫艺术?卖得贵才是艺术?离我们远的才算艺术?究竟,我们该怎么谈论艺术和欣赏艺术?

  26年前拍卖价格55万美元

  这幅神作名为《无题》,由现年84岁的纽约艺术家罗伯特·雷曼创作于1961年,是一幅几乎完全空白、48.75寸乘以48.75寸的正方形油画。画作以有质感的白色颜料上色,带有一点蓝色和绿色的痕迹。此画于1988年在苏富比拍卖过,当时的成交价格是55万美元。

  雷曼出生于1930年,现在生活在纽约,他是单色画、极简主义和观念主义艺术的重要人物。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白色的抽象画,此次上拍的《无题》(1961)也正是这样一幅作品。

  上世纪50年代,雷曼开始他的单色调实验之前,比他年长一些的艺术家例如巴尼特·纽曼、马克·罗斯科已经开始类似创作了。

  但雷曼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他的白色绘画,并凭借他的实践在艺术界享有一席之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曾于1993年为雷曼举办了回顾展。艺术评论人罗伯塔·史密斯曾在《纽约时报》撰文写道:“雷曼的艺术提醒我们,对于所有绘画而言,最重要的是颜料、尺寸和颜色”。

  事实上,雷曼作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负责拍卖活动的苏富比全球当代艺术部门联席主席亚历山大·鲁特表示,一方面是因为对于收藏家而言,极简主义的单色绘画并非是人人都能欣赏的收藏品。

  “这幅画远看貌似一目了然,但实际上,这幅画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艺术家本人也花了很多时间去创作每一幅作品”,鲁特表示,“有些事是市场机制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它的价值会这么高”。

  雷曼现在的拍卖纪录是960万美元,8年前由另一幅白色绘画(1962)创造,当时的成交地点也是苏富比拍卖行。苏富比方面对于破纪录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雷曼的作品价值长期以来被低估了。

  不过,雷曼在艺术界的地位无可置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就收藏有28幅雷曼的作品。在破纪录的拍卖之前,雷曼的作品价格在2006年之前的30年都维持在500万美元至700万美元之间。

  当代艺术品谁在主导天价?

  其实,当代艺术绘画作品频频拍卖天价,如梵高、毕加索、杜尚的作品等等,最近的是2012年5月8日,在纽约佳士得的当代主题拍卖会上,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克·罗斯科的油画《橙、红、黄》以8688万美元(约5.47亿人民币)成交。这件描绘日落颜色的作品就此创下了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它打破了弗朗西斯·培根的三联画在2008年创造的8630万美元的当代艺术拍卖纪录。

  同样,网友当时也对这幅画的成交价提出质疑:“就三个色块,不知画家要表达什么,它哪里就值这么多钱了?”

  当然,中国当代艺术家如张晓刚、曾梵志等人的作品也频频拍卖出天价,其中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拍出了1.8亿元的天价,让人惊叹不已。

  无论是西方当代艺术作品还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为什么总是拍出天价?到底是谁在主导着天价的生成呢?

  早在上世纪初,西方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出现的基本是“老大师”如达·芬奇的作品,那个时候的金融业未发达,艺术投资的气氛还没那么浓烈,市场的因果关系是艺术家先得到艺术上的肯定,作品才出现天价。

  而这个规矩似乎被美国人颠覆了。“毕加索的市场价格被成功推高,正是因为华尔街的努力。他们通过建立新的市场定价体系,让全世界承认他们的价值”, 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认为,“艺术家的艺术价值如何被确认?也许再多几个评论家吹捧,打造更多的艺术理论,人们也未必能相信和认可,但是当拍卖行里,他们的作品拍出天价,所有人的价值观可能瞬间被改变”。

  因此,当代艺术品频频拍出天价的一种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的运作甚至炒作,最后成为一种投资泡沫。正如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泡沫经济”一样,那个时候,日本一路攀升的资产价格,不仅仅局限于股市和楼市,还蔓延到艺术品的价格上。有统计显示,在1987年到1990年间,国际拍卖会上40%的西方印象派作品如梵高落入日本买家手中。这4年,日本从西方进口了138亿美元的艺术品。可如今,这些作品的价值缩水至50亿美元。

  吐槽

  当代艺术看不懂正常,

  不喜欢也正常

  为什么我们看不懂当代艺术,这成为当代人面对当代艺术的普遍困惑。

  然而,“看得懂”真的那么重要吗?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黄专和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吕澎不约而同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他们看来,对于当代艺术,看不懂是正常的,不喜欢也是正常的。

  慈禧太后第一次看到西洋画时大吃一惊:“人怎么可以画成阴阳脸?”这个例子要说的是,“当我们面对从未见过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看不懂是正常的”,吕澎这样表示,更何况当代艺术的特质之一就是刷新人们固有的经验,给人一种震撼甚至疑惑的感觉。

  当然,说到当代艺术,价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当大众渴望了解当代艺术,却又不懂当代艺术时,“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把当代艺术拜物化,把高价等同于好。但这个逻辑是错误的。”黄专这样提醒观众,观看艺术作品时需要心怀警惕,“我们实际上是被一只无形的手在支配观看。这只手,过去是艺术史家,今天是策展人,或者收藏老板。不管怎样,最好不要在拍卖会上观看,这是最糟糕的观看语境。”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