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莫言骤热,文学依旧安静
发布时间:2012-10-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10月14日,北京王府井书店,莫言作品系列展柜吸引读者观赏。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后,许多市民纷纷到书店抢购莫言的作品。李文明摄(来源:中国青年报)

  “还有莫言的书吗?”一位女顾客径直走向店员打听。店员熟练地从最显眼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只有《写书记》了。”“没关系,我要一本。”女顾客如获至宝地将书揽进手臂。店员笑着说:“从昨天起,不断有人来买莫言的书,以前可从来没有人问过。”一位刚进店门的男顾客闻言接过话茬问:“谁的书卖得这么好?”“莫言啊!昨天刚获诺贝尔文学奖。”说着,女顾客从包里掏出一本《檀香刑》的签名本,男顾客看罢立即买下《写书记》离开。收银员见又有两本被买走,大声问店员莫言的书还有库存吗?店员脆声应着:“没了!”

  这是10月12日中午,发生在北京某书店的一幕。

  作家莫言火了,在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之后。

  亚马逊中国网站的图书排行榜上,前五名中三个席位都被莫言的作品占据;山东高密县要重建莫言纪念馆;莫言获诺奖纪念邮戳将推出;莫言的旧居可能变成“红高粱文化”景点;语文出版社已确定将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编入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读本;某电影公司欲将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拍成电影;莫言新文集将出版;连与莫言有过交集的人都莫名地为自己粉刷上一层金光。

  诺奖效应说来就来。

  曾经的讲座冷清到他的签名随便要

  自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尘埃落定,莫言骤然被众人心慕笔追。这位出生在山东高密县,原名为管谟业,写了30多年的作家,只得从山东高密县的桌案前走到聚光灯下。

  在得诺奖前,莫言虽有大批拥趸,但他的知名度到底有多高?新浪微博的微话题——“之前你知道莫言吗?”给出一组数字。截至记者发稿前,有19945位网友表示:说实话不知道莫言是谁。仅有4720人知道莫言。这组数据或许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2010年大学毕业的肖文却切身感受过莫言“遭遇冷场”的场景。

  肖文回忆起自己读大三时的一场讲座:“作为文艺青年,听说莫言要来学校办讲座还是很兴奋的,地点在清华大学主楼的报告厅,算是级别比较高的。”此前,香港词作家林夕办讲座时,肖文提前半小时到,却发现连站的位置都没有。于是肖文为看莫言,特意提前半个多小时到,到了才发现,报告厅里只有工作人员。

  “当时场面真冷清,冷清到只要你想,就能要个莫言的签名,我也没啥准备,随手从笔记本上撕了张纸请他签。”肖文注意到,在莫言得奖后,校内网上立刻有人翻出了莫言那次讲座的资料,还说当时的主办方有眼光。

  无论你是否情愿,似乎都不可避免地与“莫言”二字产生联系。

  莫言获奖后,在媒体工作的王月接到朋友电话,她想知道王月手头是否还有莫言的作品,因为网上根本买不到,连专门贩卖二手书的网上,都遍寻不到莫言的作品了。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莫言表示,不相信自己的书会被抢购,“那不可能的,肯定是夸张”。但事实如此。

  近日,出版社都在紧急加印莫言的作品。在上海书城,紧急运来的二百多套莫言的作品被抢购一空,而此前,莫言的书每天最多能卖出两三本。在不同的图书网站,莫言的作品几乎都有“人气”标识,甚至他的作品被当作“限量版”礼物。就连记者的邮箱中,也会时不时冒出一封来自出版社的邮件,推荐莫言曾在该社出版过的图书。

  “莫言得诺奖前后受关注程度的反差很大,日常跟文学、阅读毫无关系的人牵扯进来,使得那些对文学毫不关心的人也知道了莫言。”《收获》编辑部主任叶开提醒大家:“莫言的书热销是件好事,但是我希望,那些因为莫言得奖而头脑发热去买书的读者,能够找时间去阅读他的作品,而不是买来就将其束之高阁。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