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吴国威的艺术修养,他免费办班教授美术的事情更让人们津津乐道。
尹伯刚是常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在常宁版画界小有名气。他的艺术之路源于与吴国威的一次相遇。1979年春天,农村青年尹伯刚在县文化馆美术展览上遇到吴国威。见他喜欢美术,吴国威对他免费进行训练,还在家里包吃包住。高考落榜后,尹伯刚回家务农。县文化馆只要开办创作培训班,吴国威总要把他喊来。一次,小尹绘制了一幅《牛娃》的草图,被人很不看好,认为太土了。吴国威说:“《牛娃》是个好东西,牛娃牵牛,不准牛吃集体的菜,拼命用力拉开,黑白的强烈对比,形象朴实。艺术作品就是要"土",要有生活气息,就越有生命力。”经过他的点拨和修改,小尹的这幅作品在全省第二届版画展上受到好评,获全国农民画评比二等奖,从此踏上了版画的艺术之路。
尹伯刚并不是一个特例。吴国威几十年如一日,将精力放在培养常宁的版画人才上,培养版画作者300多人,像尹伯刚这样的骨干作者30余人。他们先后创作版画作品2100余件,在省级以上出版物、展馆发表、展出的作品达880余件,获省美展和全国性美展奖的有110多件。常宁版画以“浓郁的乡土气息”享誉省内外,被载入《湖南省志》。
把常宁的版画艺术推向全国之后,吴国威并没有躺在荣誉上睡大觉。他在一次扶贫中发现了这座石头山,秀丽的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怎么让这样的美为当地人造福?有一天,一个奇特的想法闪现:目前全国还没有谁把印章以摩岩形式大规模地在大自然中表现,如果把中国几千年的篆刻精品刻于山水之间,在美景中展现艺术,让玺印与奇石交融,扬华夏文化,一定会促进文化、旅游的共同发展。
于是,建议诞生。对于老师突如其来的想法,尹伯刚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意外:“不管是免费教学也好,提议建印山也好,老师的想法从来都是独特的,都是为他人着想的。”他对老师的提议表示极大的赞同。
开山:艰辛与惊险并存
2003年5月16日,吴国威永远记得这个日子。“印山”开山了。
没有启动资金,吴国威掏出了自己刚到手的2万元稿费。没有测量设备,代替的是一根100米长的绳子和几个指南针。吴国威用最原始的办法测量,每隔5米定一个点,一边测量一边绘图。岩石挡住去路,就踩在同伴的肩上爬上去;遇到有荆棘藤蔓,就用砍刀开出一条路。他在山上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硬是把200多亩山地以1:200的比例,绘在了160张组图上,平铺开来有50平方米。
当时的印山,怪石林立,荒草杂树丛生。要在石头山上雕刻出一枚枚印章,第一步就是要选好地方,精心筹划。吴国威花了半年多时间清山,从荆棘与泥块中砍出了一片石林,从岩石中炸出了一条山路。为了设计游道,吴国威山上山下来回穿梭,直到每一块石头的位置烂熟于心,才动笔勾勒曲曲折折的线路图。方案不断被推翻,不断有新的想法涌现,就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他寝食难安。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