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祠大屋窑址发掘现场

原衡阳市文物处副处长向新民在现场给发掘队员讲解器物特征

陶 球

匣 钵
近日,省考古研究所、市文物局和衡南县文物局对土谷塘航电枢纽淹没区的彭祠大屋窑址进行了整体发掘。
据悉,彭祠大屋窑址为宋代,此次发掘的两座窑址,均属残存窑体结构,属于窑体中的中断,长条形斜坡龙窑,在窑壁北侧留有一个长方形投柴口,窑床厚2—3公分,窑壁厚10—15公分,窑床与窑壁都呈现褐灰色烧结面。窑内出土的器物以形态各异的壶、罐为主、其它器物有碗、钵、碟、缸、瓮、酒杯等。窑具有,匣钵、垫钵、垫墩、垫圈等。工具有:碟凿、牛头形陶塑、陶球。有自命名“通釉少面盆钵”铭文器物。
该窑址属衡州窑系列,釉色以淡青、翠青为主,并有少量褐色釉,出土的器物大部分形体较大,品种丰富,尤其是窑址内出土的五枚陶球,首度面世,这将为研究衡州窑制作工艺提供非常重要的实物依据。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