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起航十二五:发动“三大引擎”打造农业强市
发布时间:2011-04-06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程聪  编辑:杨植文




  2011年不仅开启了“十二五”的新篇章,也是我市在推进“四化两型”和“富民强市、振兴衡阳”中,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之年。此刻,衡阳这个农业大市,扬起了“农业强市”的风帆,市农办全面发动“强水利、保供给、优生态”三大引擎全速驶上跑道。
  据预计,到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农业增加值达310亿元,农民年均收入达1.3万元,粮食总面积稳定在840万亩,总产稳定在350万吨。全市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将突破400亿元,森林覆盖率达4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

  强水利

  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我市全力抓好防洪保护圈、跨区域水利项目、水库除险加固、农田灌溉等水利设施建设。

  中午时分,太阳高照,衡阳县蒸水河畔的油菜花格外美丽,西渡防洪堤坝的建设工作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全长2.5公里的堤坝蜿蜒在蒸水河边,100多名施工队员正埋头作业,挑泥、筑墙,让队员脸上挂满了汗珠,筑堤工作仍旧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一旁的挖土机,轰隆隆地工作着,奏响水利工作进行曲。

  据悉,防洪堤将在今年的汛期来临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届时将保护12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守护2.5万亩耕地。展望未来,西渡防洪堤工程将是至关重要的防洪保护圈守护衡阳县,不仅如此,舒适的环境让闲暇的老百姓又有了个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提到西渡防洪堤和已完工的主城区防洪圈,还有在建的英陂防洪圈以及规划中的保安防洪圈,这四个衡阳县的保护网,衡阳县水利局局长陈福生不无骄傲地说:“四个保护圈建立以后,对城市防洪级别有了提升,达到20年一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积极争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项目,5年内,完成2处中型水库、14处重点水闸、64处中型水闸及131座重点小(一)型、566座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1万口骨干山塘的清淤扩容;加快建设一批节水灌溉工程;做好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控制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在96%以上;解决农村85.38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

  保供给

  位于雁峰区岳屏镇兴隆村的蔬菜基地,有个惹人注目的招牌——现实版“开心农场”。湖南爱心觉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玲介绍,这是独属于这儿的特色,就是想让市民都真真正正体验绿色生活。

  进入蔬菜基地,左侧是一畦畦整齐的菜田,田里农民忙着农活,翻土机忙着翻新泥土,扬起了一阵泥土的清香。右侧则是规规整整的钢架大棚,里面暖和的空气保护着蔬菜们好好成长。基地中央干净的小马路向前方延长。

  基地负责人介绍,这些蔬菜都有专门的电子档案,蔬菜们每天“出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肥料全部采用的是有机肥,目前已有9个蔬菜品种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同时,节约了运输费,让市民都能吃上真正绿色的实惠蔬菜。

  基地的蔬菜主要是供应给我市的学校、餐馆和超市,一些少见的新引进品种则多供应给大酒店。下半年,基地还将建起自己的加工配送车间,实现零距离农超对接。基地所用的工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村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还提供给农民们种植方面的科学指导。

  我市计划在中心城区180平方公里外三年内建成总面积3万亩专业蔬菜基地,2011年,四城区将建成1万亩专业蔬菜基地,全面提升本地蔬菜市场占有率。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10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形成大宗农产品成片连带,小宗农产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格局。

优生态

  站在西外环路旁,一排排新树整齐地树立着,枝干上吐出新芽。2011年,以通道绿化为标志的重大生态修复和建设工程,将重塑衡阳秀美河山。2700亩通道绿化将勃勃生机注射进了全市非建成区骨干交通路网。

  衡阳东外环线通道绿化工程负责人陈备战介绍路旁还将种上樟树、桂花树和广玉兰,今年4月,道路两旁将变成一片绿地,成为绿化亮点。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实施100万亩退耕还林、25万亩防护林、600万亩重点生态公益林、30万亩“三边”造林。到2015年,全市森林面积将达652.8万亩,活力林蓄积量达到13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将达43%。

  抓住农田生命线——水利,解农业生产之渴;打造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创品牌迈向农业强市;以通道绿化为标志,重塑秀美雁城,三面大帆引领着衡阳农业顺风前行!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