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根本在项目,这已成为全市共识。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把项目建设作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抓手,计划早安排,行动早落实,主动协调、加强调度、倾力服务,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一路高歌猛进,赢得良好开局。
技改投资持续给力
数字说话:1—5月全市城镇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在建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31.50亿元,同比增长73.2%。其中,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矿产品开发、食品加工、新型能源、现代物流等六大主导产业共完成技改投资99.89亿元,占全市技改投资总量的76.0%。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支撑。技术改造的本质是在提升存量、优化增量的过程中,通过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
1—5月,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603项,比去年同期增加83项。六大主导产业中,装备制造产业完成38.87亿元,精细化工产业完成15.8亿元,矿产品开发产业完成24.46亿元,食品加工产业完成11.34亿元,新型能源产业完成7.76亿元,现代物流产业完成1.66亿元。
一条条喜讯接踵而来:神舟科技年产5000AH混合动力汽车用高功率氢动力电池生产线技改项目完工、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大型综合通信指挥平台扩能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工程竣工、湖南星马汽年产1万辆重型汽车底盘项目厂房建设完工……将成为推动衡阳财税收入增长的“生力军”;衡利丰陶瓷三期开始进行厂房主体建设,湘衡盐矿精制盐扩改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共创光伏厂房主体完工,湖南四进生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联碱法纯碱生产及其配套产品建设项目、中钢衡重矿山冶金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燕京啤酒新增20万吨啤酒生产能力项目进一步推进,衡阳云锦纺织有限公司高档精梳牛仔竹节纱及精梳混纺纱生产线、水口山有色金属总公司年产20万吨金铜产业升级改造项目(一期)等多个项目进展顺利……随着这些“新面孔”的持续发力,我市工业结构将更趋合理,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争先进位积蓄了势能。
工业项目积聚发力
一线观察:6月28日,随着市委书记张文雄的一声宣布,总投资8亿元、年产600万平方米“干挂空心陶板”项目在松木工业园区正式开工。至此,该园区今年上半年新建(续建)工业项目已达22个,新签订项目10个,合同引资22.8亿元。这是我市发挥园区集聚优势、凸显“洼地”效应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各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1—5月,全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7.77亿元,同比增长73%;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面积6.5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31%。
“种好梧桐树,迎接金凤凰。”通过近年来的大规划、大投入、大创新,各大园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平台,其“以资源换产业,以市场换发展”的合作理念,与中建材等大型央企倚重大湘南、抢占制高点的战略布局意向深度切合,对接央企的战略合作更是频频告捷。中钢、中核、中盐、中航、中石油、中兵装……一只只大雁“至衡阳而停歇”,项目井喷,持续发力。外来企业也纷纷迈出了投资衡阳的实质性步伐,富士康、欧姆龙等世界500强工业企业更是纷纷抢滩登陆,一大批“重量级”大项目纷纷“落地生根”。
“今天的工业经济发展成果,来自昨天对重大工业项目的谋划,明天的发展后劲来自今天重大项目的推进落实。”这句话目前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必将不断壮大全市经济实力,成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