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演艺湘军等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动漫蓝猫、山猫系列产品走进了36个国家和地区,金鹰卡通等7家企业的6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的222个文化品牌中,“湘字号”达31个,占14%。
精品图书剧作提升湖南影响力
5年来全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
多部湖南出品的电视剧热播,多本湖南出版的图书热销。五年来,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昨天上午,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我省第九届党代会以来宣传思想、文化产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湘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委、蒋祖烜,省文明办主任宋智富,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肖君华出席发布会,并分别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孔和平主持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省委宣传部新闻发言人蒋强先介绍这五年来我省文化发展情况。本报记者曾鹏辉 长沙报道
全省71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近几年,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乡村,老百姓明显感到读书、看戏、休闲等公共文化场所越来越多。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城乡,全省每年组织公益文化演出超过1万场次,五年共送戏下乡5万多场,送电影下乡200多万场,连续4年举办“公共大戏台”系列戏剧活动等等。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起,省财政专门设立文化事业建设引导资金。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演艺惠民等列入为民办实事内容,全省基本建成208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2000个农家书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6%,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惠及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全省共有71家博物馆、纪念馆逐步实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2507万人次以上。
一批优秀图书剧作受欢迎
以精品生产力提升湖南文化影响力,这也是湖南文化事业的显著特征。创作了如《恰同学少年》、《袁隆平》、《老表轶事》、《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等精品力作。中南传媒贡献的《大中华文库》、《湖湘文库》、《齐白石全集》、《世界是平的》等优秀图书受到了读者欢迎。
随着数字化出版时代的来临,湖南加快数字化出版的布局,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已经落户长沙,成为了全国第四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网络博客、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推动形成新媒体聚集区,这也成了当前湖南文化产业大军发展的方向。
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新闻发布会的资料表明,2006年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2008年总产值突破了1000亿元,成为全省七个千亿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27亿元,占GDP比重5.2%。湖南广电局台分设后事业不断进步,产业快速发展,经营收入在所有省级广电中名列前茅。湖南出版不断壮大,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居全国出版集团第二位,中南传媒跻身中国最大企业集团500强。我省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46.55亿元,排名全国第三。《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的222个文化品牌中,“湘字号”达31个,占14%。
[数字说话]
20% 全省文化产业
2006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
110家 湖南收入过亿的文化企业
46.55亿元 我省动漫产业总产值
827亿元 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
宣传挂图免费送进农家书屋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普及化成为了我省文化宣传的一个亮色。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湘舟介绍,四座桥梁让理论真正走入民众: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编写理论通俗读物,拍摄系列电视理论专题片以及打造系列媒体理论宣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