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东县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土地流转创造出三种新模式。
土地托管整建制流转型。2010年,该县在灵官镇秋塘村开展试点,以村为单位将各家各户的稻田返租到集体,由村委会统一托管,然后将稻田划分为基本口粮区和流转租种区,本组内自愿种田的农户在基本口粮区按返租价租田种稻,对流转租种区的稻田向组内外的种粮大户公开招租。全县今年有32个村推行这种模式,以村为单位实行整建制流转稻田1.13万亩。
代耕代种流转型。该县黄土埔镇等7个乡镇是全县的黄花菜主产区,在家农民既不愿意将稻田流转,又因季节矛盾突出无力种植双季稻。2010年种粮大户管贱保在黄土埔镇三星町,推行流转租种与代耕代种相结合的方式种植430余亩稻田。其做法是片区内农户愿意将稻田流转出来的由大户租种,不愿意流转的由大户优价统一提供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等机械化服务。近两年该县将这一模式在全县尤其是黄花菜主产区复制,收到理想效果,通过这种模式共流转稻田2.67万亩。
基层干部兜底流转型。近年来,该县强力推行粮食生产干部层级包干负责制,对通过做工作仍不能落实种植面积的农户,由镇村两级干部兜底流转种植双季稻。归阳镇幸福、苏家等村由于容易遭受水灾,大部分农户不愿意种植双季稻,该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张笑恒顶住来自家人的压力,投资20万元租种350余亩稻田当起了“田老板”,在当地反响良好。风石堰镇曾家村村主任周尤生为完成包干任务,对本村农户不愿意种的零星抛荒田全部流转到自己头上,今年共种植双季稻43亩。 (记者 武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