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耒阳市慈晖学校:走进孩子心灵 点燃孩子心灯
发布时间:2017-08-18   来源:华声在线衡阳站  作者:谢珊 清风  编辑:华生

  走进孩子心灵 点燃孩子心灯

  ——耒阳市慈晖学校家长学院工作笔记选登

  华声在线衡阳8月18日讯(通讯员 谢珊 清风)近年来,耒阳市慈晖学校遵循校长王格楠提出的“教育即服务”的管理理念,“育心”、“育人”、“育未来”;为了更好的服务好家长,帮助慈晖学校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成人观”、“成才观”,2017年3月该校创办了慈晖学校家长学院,特聘请了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闫薇女士担任导师。闫导和慈晖家庭教育导师团队,不仅给家长上微课、开讲座,还通过微信群随时接受家长的提问,为家长在育人方面排疑解惑,以更好服务孩子,把更多的关爱送给慈晖学子,为孩子点燃心灯、注力起步、添翼腾飞。

慈晖.jpg

  爱与责任

  ——晨曦老师

  2017年6月6日,三(4)班徐小林的家长在微信群里诉求:孩子不想在慈晖读书,家长不明白是什么情况导致孩子有这种想法,希望家长学院的指导师进行化解。在慈晖学校顾问闫导的安排与指导下,当天上午,晨曦老师对徐小林同学进行了跟踪了解。

  第一步:找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沟通。班主任伍老师反映,徐小林这个女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爱回答问题。课余,除了和她妹妹玩,很少和其他同学玩。上课有时候睡觉,有时候发呆,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好,成绩不太理想。

  第二步:当面与孩子沟通。6月6日课间操的休息时间,与徐小林进行了简单的沟通。虽然我是面带微笑,对她柔声细语,但是她抿着嘴,不出声,低着头几乎不敢看我。这是一个安全感缺失的孩子。为了让她有个轻松的沟通环境,减轻徐小林对我的戒备,我故意对着一大群围着我的孩子问:“孩子们,你们认识我吗?”大部分孩子都开心的说:“认识,你就是卢老师。”我又问:“你们喜欢卢老师吗?”他们又大声回答:“喜欢。”我发现这时徐小林抬起头对着我笑了一下。接着我又请来了她的同学,李主永,一个特别大方、开朗的男孩子。李主永用他的灿烂的笑容,还有抢着回答我的问题的热情,感染了徐小林。慢慢的徐小林在我面前放松下来了,她的笑容多了,也敢看着我了。为了确认伍老师对孩子的了解,接着我又问:“在学校里,你的好朋友是谁,可以告诉老师吗?”李主永抢着说了一大串孩子的名字,而徐小林却又低下了头,一个朋友的名字也没有说。当我问:“在学校里,你们最喜欢的老师是谁?”李主永又马上说出了几位老师的姓,徐小林最后才说她喜欢伍老师。这时上课时间到了,我就让李主永先进教室了。

  我发现徐小林这时也想走,我就拉住她的手,对她说:“你知道吗?你的妈妈这时正牵挂着你,所以让老师来陪陪你。”我看出这时,她的眼睛里露出了惊喜。我又接着问徐小林,在你的心里最爱的人是谁呀?她看了我一会儿没有出声。于是,我就一把搂住她,对着她的耳朵说,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你可以悄悄地告诉我吗?徐小林又终于说她最爱妈妈了。

  初步分析:她不愿来学校的原因,已经明了,那就是:她在学校里由于内向,很少与同学交流,所以她没有朋友。再加上她上课时表现不佳,作业情况也不好,成绩不理想是必然的。由于她在学校里,在学习方面,她找不到成就感,她会更加的自卑。又因为她没有朋友,所以,她不开心、不快乐。

  本次沟通我采取的方式是:第一:运用了破冰法,首先,通过其他孩子对我信任与喜欢,减轻了徐小林对我的戒备。接着又通过我与她的肢体接触,让她在最短的时间里与我建立了相互信任的互动关系。否则,像她这种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我们很难让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开口说话。第二:应对方式,首先,是要让她学会怎样与同学交流,怎样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怎样交朋友。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她需要一步步的建立在学习方面的成就感。因此,我与她的班主行伍老师及家长分别进行了沟通。让家长、老师、同学们共同的帮助徐小林,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和老师都要有心理准备。否则,她不管在哪里读书,都将面临同样的困惑。

  再次跟踪——6月12日下午,我再次与徐小林的班主任伍老师沟通,并建议伍老师特意安排一些性格开朗、热情的孩子主动去找徐小林玩。伍老师反映,她已经安排了,徐小林也开始和同学玩在一起了。伍老师说各科老师都会在课堂上关注徐小林,给她更多的肯定、鼓励与赞美。

  跟踪孩子——再次看到徐小林时,她玩得正开心,她对于我明显比第一次亲近了,看得出好的变化正发生在她的身上,我感到很欣慰。

  跟踪家长——6月12日晚上,我特意与徐小林的家长沟通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跟姐妹玩的时候很好。还给我发了一段视频。同时,家长也表明对于孩子的性格内向问题很担忧,对于孩子的成绩提不上去很着急。我安慰家长说,孩子在家里与姐妹玩得好,说明孩子的问题还不是很严重,通过调整,她在与人交往及性格内向这一方面会慢慢地向好的方面发展。学习上要让孩子从点滴进步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建立起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孩子的成绩自然就能慢慢提高了。6月28日晚,我再次与家长沟通,家长也说孩子比以前好些了,也准备从广东回来与孩子好好谈谈心,多赞美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携手;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护航!让我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一起发力!

  安全感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大海老师

  学生档案:

  姓名:梁凯威 三年级

  问题:不愿意回到校园、胆小内向、厌学

  生命的本源是充满爱、丰盛富足和自由。我们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有了逃避、不安和恐慌等,才有了安全感缺失。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任何一个不适当的跳跃,都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每当放假结束,学生背着自己心爱的书包,脸上带着喜悦回到学校,迎来新一周的学习。但满载学生的校车停到他的家门口时,他常常用会闹情绪来拒绝上车。他常常会在家门口抱着妈妈耍赖、撒娇、哭闹等方式来拒绝返校。慈晖学校三(6)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梁凯威。在学校时,他活泼开朗、热爱生活和学习。他用自己鬼脸来逗乐同学,也能帮老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在同学们眼中他是一个幽默感十足的“乐天派”,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乐于助人“小雷锋”。但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学生,为什么会判若两人呢?

  为此,梁凯威妈妈向家长学院指导师团队进行求助。当收到家长的求助后,闫薇导师第一时间安排大海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利用孩子的课余时间,大海老师找到了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他是比较听话,只是孩子平时喜欢调皮捣蛋,在老师面前有点内向和胆小。他与同学的关系相处较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与老师们的关系也比较融洽,学校的老师也会时不时逗逗他,但是对于他不愿意返校的事情,老师也很诧异。

  老师带着学生在校园散步的过程中,发现他对陌生人非常紧张、敏感出在陌生环境的一种不安和紧张的情绪,全身都有点僵硬。但通过谈心和肢体上的接触后,学生与老师之间慢慢就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他的紧张感慢慢消失了。通过这些表现我们可以知道孩子的安全缺失严重。

  安静的环境有助于内心得到舒缓,孩子内心的保护壁垒也在一层一层的软化。所以指导师带着孩子来到了学校图书馆“万象书吧”,坐在柔软的沙发上,听着舒缓的音乐。刚开始时,大海老师问的问题,孩子用点头或者摇头来回答。因此大海老师将聊天的话题转移孩子日常生活方面:他的家庭环境、爱好,他的好朋友、喜爱的老师等等。通过简单的对话,建立与孩子信任的桥梁。慢慢打开了孩子的心扉,孩子的话匣子也自然的打开了。两人的对话也不再总是一人问,一人点头的过程了。整个聊天过程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当问到爸爸妈妈的话题时,孩子开始吞吞吐吐。可以分析出,家庭给孩子带来重大的影响,一个孩子越依赖父母,就表明孩子安全感缺失越严重,只有在父母的关注和关爱下,才能让他感受到平静、安逸和自由。此时大海老师将话题转移到家庭方面时,孩子的态度慢慢就严肃起来了,也不再嬉笑打闹了。“妈妈平时会因小事,扇我耳光,但我从来没有恨过她,我知道是我惹妈妈生气了。”

  尽管孩子受到妈妈的打骂,但孩子放不下妈妈平日给予他的关爱和照顾。当被问到为什么常常不愿回学校时,孩子并不愿意回答。在大海老师的不断地鼓励下,孩子才慢慢说是原因,“舍不得离开妈妈,想要妈妈陪着。”孩子说出了内心的想法,“我每次都跟妈妈说我要读通学。”可能害怕妈妈的责骂,所以每次都没能向妈妈说出他的后一句话“因为我想妈妈陪着我”。

  最终了解到孩子不愿回到学校的真实原因——孩子安全感缺失造成的,孩子想要得到妈妈的陪伴,想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鼓励。学习生活中给予孩子信心和鼓励、关注和关爱。例如家长时不时给孩子打个电话,在电话中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所取得的进步、生活中的成长。让孩子寻找、发现与同学之间、校园里的快乐、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把孩子安全感缺失的部分弥补回来。

  生命的本源是充满爱、丰盛富足和自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了逃避、不安和恐慌,才有了安全感缺失。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帮助孩子走出“被欺负”的心理阴影

  ——子晴老师

  事实描述:6月5日小学部低年级寄学生家长学院群一(四)班李鑫海妈妈反映:李鑫海于五月底在学校操场被三年级的一名学生飞跑过时“踢了一脚”,当时,学部领导与班主任在得知情况后已及时处理了该事件,批评教育了“惹事”的高年级的孩子,但李鑫海同学还是感受到“被欺负”了,心里想不通,于是,回家后就打电话给打工的妈妈说不想回学校读书了。针对这个情况,我及时对孩子进行了跟踪、交流。

  我于6月6日下午15:30-16:00对孩子进行了一次“跟踪”,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做了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当我发现孩子跟我在说话时略显紧张,身体较僵硬,始终保持像上课时一样端正的坐姿时,我试图用一些肢体的接触,比如握手、摸头、轻抚后背等舒缓孩子的紧张情绪,与孩子破冰,建立信任与沟通的桥梁。本次交流我主要用提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在学校的感受,通过交谈,大致判断孩子性格较内收,不够外放,其实“踢他”的三年级学生与孩子之前是不认识的,孩子也许就是无意的或者开玩笑的,可孩子误认为该三年级学生是有意的,并错误地认为以后自己还会受欺负,内心充满了恐惧,据此判断孩子应该属于比较典型的安全感缺失,集中表现为孩子性格较内向,敏感、多疑,有时会有较强的防御心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孩子在被三年级的孩子“欺负”后,他会向同在小低部的三年级的姐姐求助,而姐姐也会出于对弟弟的疼爱,去找“欺负”弟弟的学生“算账”。据此判断孩子对于“被欺负”的心理恐慌并未化解,只是觉得自己又无能力直接对抗三年级的孩子,所以只好求助外力去“回击”。据此,我确立了再次跟踪孩子的方案:就是一方面运用同理心,化解孩子情绪,指导孩子正确区分玩笑与打闹,体验正确交朋友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跟孩子爸爸妈妈、老师、其他同学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孩子一步步打开心理设限,为孩子营造一个互相关爱、理解包容的氛围,提升孩子安全感。

  我于6月12日下午16:30-17:50对孩子进行了二次跟踪,这次跟踪我首先带孩子去学校花园转了下,然后带孩子去了万象书吧,本次交谈掌握了孩子一些新的情况:孩子说到,被人“冒犯”(其实有时是开玩笑)时脾气一下就上来了,有时忍不住,就会用尽全力将“冒犯”他的孩子推倒在地上,然后也会回击,讲到自己“打赢”的情形时,孩子十分的激动,脸上洋溢着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讲到被高年级的学生“踢了”时表情一下凝重、难受了。因此再一次印证,孩子安全感缺失的判断,不善于包容和接受别人,与不善于化解内心的纠结和怨恨;针对这些问题,我决定从生活的细节,一点点渗透对孩子的安全感教育,一点点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与情绪处理方法。之后,我与孩子一起就餐,并让孩子跟同在小低部的姐姐一同过来,通过姐弟俩的互动与姐姐的鼓励、影响,孩子似乎越来越外放,并在快乐中慢慢意识到了自己之前的一些心理偏差;然后,我们仨一起去操场玩了一会游戏,在游戏中,我跟孩子一起订立了一个小目标:就是让孩子开心的接受我的建议,慢慢改变自己的一些小拘谨、小郁闷!接下来我与孩子的妈妈、其他老师有了比较深入的交流,试图借助家长、老师、同学的合力帮助孩子正确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建立起学习、生活的健康、快乐、自信模式。

  沟通结果:基本与孩子建立了爱与信任的桥梁,孩子情绪基本化解,初步意识到打闹与玩笑的区别,并能接受我的建议,采取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冲突。

  建议:

  1、建议家长多给予孩子陪伴、爱和关注,尽管在打工,多打几个电话关心孩子,帮助孩子化解被别人欺负的一些情绪,慢慢弥补孩子内心缺失的安全感;

  2、建议老师多给予孩子一些认同、鼓励、欣赏,帮助孩子修正过于拘谨、压抑的性格,积极主动与其他同学成为朋友,培养孩子更加开朗、活泼、外放的性格;

  3、我也将通过“我信息”、同理心引导与孩子同频共情,继续跟进、引导孩子打开心扉,在接纳自己的同时学会接纳别人,采取正确的方式去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

  为孩子的未来,共同护航!

  ——叶子老师

  秉承着王格楠校长“教育即服务”的理念,慈晖学校在2017年3月开始创办了慈晖学校家长学院群。并且特从北京聘请家庭教育高级导师闫薇导师在群里给家长们讲课,为家长们分析孩子各个举动背后的深意,和家长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护航。

  6月2日,慈晖学校家长学院群里一位家长的诉求引起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的注意,这位家长反应:一名叫黄志坚的孩子到达学校,却不愿进入教室上课,并且这种状态持续了两天.

  接到家长的诉求,我立刻赶往学部,和班主任了解这名孩子的基本情况:黄志坚,三6班,这次情绪的导火线是妈妈特意从广州赶回来陪孩子过六一儿童节,而在知道今天妈妈要回广州后,孩子的情绪崩塌了,不停的给妈妈打电话,并且用罢课的方式来要挟家长,要求爷爷来接他回家。

  了解了孩子的基本情况,经团队开会讨论后,初步设定与孩子接触的方案:

  首先消除孩子的紧张感,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

  第二步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关系;

  第三步打开孩子的心扉,触动孩子的内心,才能解开孩子的心结。

  在与孩子的第一次接触中,通过使用肢体接触消除了孩子初见我的紧张感,和孩子的沟通也较为融洽,可我却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内心还未接纳我,所以第一次的心理建设以失败收场。

  两天后的第二次见面,我飞速地察觉到了孩子心态的变化。为了让孩子能回到教室上课,很多的老师变着花样讨他开心,而孩子突然间得到了众多老师的关注后,心态发生了变化,开始为自己能得到众多老师的关注而沾沾自喜,并且用打人的举动来阻止老师带他进教室。

  知道孩子的反差行为后,为了能消除孩子已膨胀的内心,我首先请所有的老师都不要再劝他,而后单独又严肃地告诉他继续罢课的后果:“再不进教室就很有可能被休学。”黄志坚听到了这个消息后,没有了得意的神情,只是悻悻地站着。之后一直不愿再开口与我沟通,我只能再次离开。

  向闫导汇报黄志坚最近的变化后,闫导提醒我,我的话对孩子起到了震慑作用,但在震慑之后我却没有及时地解开孩子心理的顾虑,这样会使孩子处在焦虑中。于是我再次赶往学部,和孩子进行了第三次见面。

  这次的沟通只用了不多的话语,但给予的却是他想要的陪伴,和他大手牵小手,一起穿过学校里的林荫小路;陪他一起在学校书吧看书,一起讨论书上的恐龙;陪他一起用午餐,看着他因为不愿意浪费粮食,而一颗颗的挑着碗里剩下的几粒米饭。在送他回学部时,孩子主动说明天他会进教室上课。孩子也没有食言,第二天便进入了教室上课。

  黄志坚一直不进教室原因分析:

  1、安全感缺失较为严重:因没有很好的融入集体,孩子会感受到落单和失落。而在妈妈身边或者家里,妈妈给予黄志坚的爱,使得黄志坚感受到了自己渴望的重视与关注,于是时刻想留在妈妈身边,不愿回到学校,不愿回到教室。

  2、家长使用了错误应对模式。孩子闹情绪时,家长给予处理的方式以交换型为主,也就是用买东西来等方式来终止孩子的哭闹。长此以往,孩子便懂得用自己的哭闹来要挟家长,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3、自我中心形成过度:家人对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尽量满足,这样让孩子在家里有了说一不二的优越感。

  黄志坚的个案还需要继续跟踪,直至孩子的对家人的过度依恋化解。在和孩子做心理建设时,黄志坚家长一直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才使孩子能够较为快速的走出反差行为的心理误区。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小小的插曲时,各位家长请一定谨记,没有一种方法是一次就能纠正孩子的偏差行为的,当您发现了孩子存在着种种问题时,请给与孩子耐心和包容心,孩子的偏差行为需要您一次又一次耐心的提醒与修正。

  部分家长反馈:

  一(四)班李鑫海妈妈:经过老师的疏导和关心,孩子已经走出心理阴影,现在性格已经开朗多了,在学校更开心了,再也没听说过孩子“被欺负”的事了。孩子还强烈表示一定会在本校继续读下去,他说学习有进步了,跟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并且表示很有自信能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个好的成绩。家长非常感激我校的家校共育工作,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提出一定会跟老师一起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培育出优秀的孩子来。

  155班刘坚妈妈:叶子老师您好,我们全家人在这里感谢您对孩子的开导。看到他有所改变,我为他高兴,他这两天一下课就会给我打电话聊天,以前他很少和我打电话的。不管还需要多长时间,只要能改就好!

  三5班黄志坚妈妈:我非常感谢老师们那么有耐心的去帮助他,我觉得他慢慢的在改变了。

  137班刘紫晴妈妈:辛苦了闫导和子晴老师,你们的课程和对孩子的帮助,让我感受很多,感受到老师的不易,更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家长就是一切的根源,如果没有这么优秀的导师给我们讲解这样的问题,我们就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更无法去改变自己,努力做好孩子的榜样,我们都会努力好好改变自己的态度,让孩子们都有一个快乐阳光的性格和人生。(注: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学生为化名。)

(责编:张超)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