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106岁老兵忆抗战:自称与战友一天打下日本飞机36架
发布时间:2014-05-17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  编辑:

  原标题:百年军魂

  儿孙们围在杨昌文老人(中)身边听他讲那过去的战斗故事。

  106岁高寿的爱国军人杨昌文。

  杨昌文老人全家福。

  应急民兵为杨昌文家打扫卫生。

  杨昌文老人的儿子杨胜栋烈士(右)和侄子杨胜海。

  安葬在越南奠边府的杨胜栋烈士墓。

  记载杨胜栋烈士业绩的各种证书。

  杨昌文老人(左)接受本文作者采访。

  ■■ 周 静

  百岁老人杨昌文,参加过南京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参与过国共联合抗日,战斗中四次身负重伤坚持不下火线,打得日本鬼子东逃西蹿,为此荣立一等功。

  爱国军人杨昌文不仅自己骁勇善战,还先后把儿子、侄子、孙子、曾孙子送进军队保家卫国。有老人做榜样,子孙们在部队个个屡立战功。儿子杨胜栋年年获得“神枪手”、“神炮手”、“五好战士”等光荣称号,最后战死于抗美援越疆场,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

  这是一位令人崇仰的老人。他教导儿孙说得最多的话是: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坚实的国防,哪来和平的家园;一个人只有先爱国,才能有家!

  在老人多达40余口人的大家庭里,闲时最喜欢的,就是围着老人听他讲那百听不厌的战斗故事,一代代人在他的故事里健康成长……

  亲爱的读者朋友,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那场战争,曾令整个中华民族伤痕累累,也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里刻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我们在这期文章里记述老人和他儿子、孙子、曾孙子们的爱国故事,一是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同时也共勉世人: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一如老人所言:没有强大的国防,哪来和平的家园!

  他是一位百岁老人,出生于满清宣统时期,历经晚清帝国、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朝。

  他是一个爱国军人,早年担任过国民党中尉连长,参加过南京保卫战、山西晋城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和战友一天打下过日本鬼子36架战机,为此四次身负重伤,荣立一等功。他不光自己忠心报国,还把儿子、侄儿、孙子、曾孙子送入军队,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尽忠效力。儿子杨胜栋入伍后年年获得“五好战士”、“神枪手”、“神炮手”等光荣称号,1967年壮烈牺牲在抗美援越战场上,荣立一等战功。

  他叫杨昌文,江口县闵孝镇中练村上练寨组人,今年已届106岁。这位横跨两个世纪的爱国老人,与他的儿子杨胜栋烈士用光荣的一生,演绎了一个个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

  漫漫从军路

  巍巍梵净山带翠,滔滔锦江水含情。五月的梵净山大地,绿意盎然。我们从江口县城出发,穿越巍峨的武陵山麓,沿着锦江河支流闵孝河溯源而上20公里,来到山环水抱的上练寨村庄杨昌文老人的家。

  听说我们要来采访,杨昌文的孙子、孙媳、孙女、孙女婿一干人等全部在家等候。一大家子44口人端坐在老人周围,正在又一次聆听老人亲身经历过的那些战斗往事。

  老人的讲述断断续续,儿孙们却听得聚精会神,一个个紧绷神经,瞪大双眼,听到悲惨情景时,跟着老人一起挥洒热泪,听到痛击日寇时,也情不自禁跟着畅怀大笑。

  毕竟年事太高,杨昌文除了战斗场景还能叙述得清清楚楚,其他事件大多已经模糊,耳朵几近失聪,和他说话得像打炸雷。

  据老人的长孙媳58岁的李芝芬介绍,老人去年还能看报,不用戴眼镜,甚至还能用左手写一笔灵动飘逸的字。今年以来视觉模糊,耳朵也不大听得清了。

  1908年1月23日,杨昌文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时值孙中山率领的辛亥革命时期,童年时的杨昌文上过多年私塾,因聪明过人深得私塾先生喜爱,就是有些贪玩。按照风俗,男人到了一定年龄结婚成家都得做正事养家糊口,杨昌文结婚后却依然上学念书。李芝芬的祖母即杨昌文的妻子曾告诉她们,有一天,杨昌文没到校上课,傍午时分先生来家里询问方知他逃学了。一家人和先生到村公所旁边的碾房里寻到了他时,他正和几个小伙伴玩抛石子的游戏,地上被他们刨起了一个脸盆大小的坑。

  新时期新事物的不断涌现,给杨昌文无忧无虑的生活带来了彻底改变。1929年2月,贵州省贵阳警察学校成立,面向全省招收学员,杨昌文因为在当地已是一个文化人,被推荐到贵阳警察学校培训,懵懵懂懂的他怀着一丝好奇,走出了大山。

  在学校,杨昌文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很得教官赏识。八个月后培训结业,杨昌文打点行囊回到家乡,被任命为闵家场常备教练队队长,为家乡社会治安保驾护航。

  1934年,杨昌文参加河南保安四团。1937年加入国民革命军71军87师518团1营1连,任副班长。后来领导发现他有文化有头脑,任命他为国民革命军71军军部特务连长。当时的军长是国民党大名鼎鼎的王敬久将军,继任军长宋希濓更是杰出的爱国将领。这期间,杨昌文的大女儿和大儿子相继降生,给他带来了初为人父的幸福,只是这份幸福只能浸润在他遥远的牵挂和漫长的思念里。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火很快烧到整个东北三省。两个月后,日军向当时的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发起攻势,成天派遣飞机在南京上空狂轰滥炸。飞机的轰鸣声,炸弹的爆炸声,百姓的呼嚎声,激起了国民革命军71军军长王敬久将军的满腔愤怒,率领87师师长沈华超、88师师长王元良等部坚守在抗战第一线,与日寇作殊死的搏斗,杨昌文所在87师518团自然也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在战斗中,杨昌文看到团长朱振华、营长贾永红、连长毛云鹤舍生忘死身先士卒,也奋不顾身冲刺在前线。机枪射,大炮轰,一发发子弹,一颗颗炮弹像一个个复仇者射向日寇的战机。起始两个月,战斗一直呈胶着状态。日寇见难以拿下南京,于1937年12月9日起调集大批飞机大炮实施更为密集的轰炸。12月中旬一个黎明,日本飞机成扇型向87师518团1营1连防御区袭来,杨昌文和战友们沉着应战,待日机进入伪装好的迫击炮射程,连长毛云鹤一声令下:“开炮!”但见万炮齐发,当天就打下日军96式攻击机、舰载三菱96式4号战斗机和97式舰载鱼雷攻击机36架,成为抗战以来战功赫赫的一天。

  日本鬼子被打个猝不及防,遂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袭击,就在杨昌文和战友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日军飞机像蝗虫一样铺天盖地而来,南京城上空日本战机来回穿梭,上万枚炸弹落在南京大地上,到处哀嚎不断,尸横遍野。又一发炮弹落在杨昌文一班所在战场上,炸起屋子大的土坑,几名战友当即壮烈殉国,杨昌文也被炸得昏死过去,等到他第二天黄昏时分苏醒过来时,发现脸上、左手、头部多处负伤。

  战斗中与死神四次握手

  在日寇凶猛残暴的进攻面前,国民党军队最终没能守住首都南京。王敬久将军率部退守至武昌,南京失陷。随后便发生了日军施行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30余万军民惨死在日本鬼子的枪炮刺刀下。

  一星期后,国民党中央短暂迁都武汉,再南迁至重庆,杨昌文随部队退到陕西休整。1938年2月在从陕西宝鸡到洛阳途中,过黄河夜攻坡城镇时,敌人一发子弹从杨昌文胸口横穿而过,死神再次亲吻了他。至今,那一道长长的伤疤犹如武陵山脉横亘在他的胸口,清晰如昔。

  受伤后,杨昌文被就近安置养伤,不久伤愈归队。时年9月,在攻打湖北麻城时,杨昌文冲锋在前,腹部被日寇打伤,肠子露出一大截,这已是他第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了。

  就在这次负伤后,王敬久部与彭德怀、贺龙率领的八路军开展了联合抗日,杨昌文凭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从少尉排长升任中尉连长并荣立一等功。国共联军一路把日寇从山西省华阴、休文一带,追赶到湖北省孝感王家场的日军司令部据点。在追击中,杨昌文再次身负重伤,右手被打断,骨头被取出一截,在山西省富平县残疾临时教养医院养伤达一年之久。

  1941年,康复后的杨昌文获准回家探亲,家乡的父老乡亲隆重喜迎英雄回家。回来不久,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家房屋,也烧毁了他的参军证件和立功证书。眼见山河破碎,杨昌文内心受到烈火样的煎熬,他想回部队,可是由于证件被烧毁,加之日本人处处设置关卡,他已经无从归队,只好闲置在家,保家卫国的意愿也暂时赋闲了,但他把爱国的思想传播到了江口大地。

  次年,杨昌文的小儿子杨胜栋出生,为这个英雄家庭再添一段英雄佳话埋下了伏笔。

  承父业疆场洒热血

  决心有多坚强,梦想就有多远。杨昌文的爱国之志伴随着他的一生,他的小儿子杨胜栋也在父亲的抗日战争故事熏陶下成长起来。

  1960年3月,18岁的杨胜栋经受住组织的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9月,杨胜栋和堂弟杨胜海参军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见到儿子穿上崭新的军装,杨昌文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内心充满了喜悦。

  杨胜栋所在的七六九四部队七十三分队,后转入昆明军区直属高炮一团一营,驻守云南边防。入伍后的他继承了父亲杨昌文的英勇血统,勤学苦练,在军区举行的军事大比武活动中,五声枪响,报靶员声音洪亮地一连报了五个十环。

  几次打靶都百发百中,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和秦基伟司令员不住点头赞许。杨成武将军问身边人:“这个小战士叫什么名字?哪个连队的?”

  连长赶紧起立敬了个军礼,回答说:“报告首长,这个战士叫杨胜栋,是三连一班班长!”

  杨成武命令再给杨胜栋十发子弹,让杨胜栋继续射击。这一次,他一连又打了9个十环,1个九环,杨成武和秦基伟当场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竖起大拇指夸道:“神枪手!”

  当年,杨胜栋被七六九四部队、昆明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评为“五好战士”、“神枪手”,获得奖证两枚。“五好战士”奖证光芒四射的金色五角星中央,红底色图案上,两架军机凌空飞翔,一艘军舰扬帆远航,一个头戴钢盔、手握钢枪的解放军战士目光炯炯地注意着前方。红底下方“五好战士”几个白底金字十分醒目。奖证下面一块红色扁形铜板上四行粗大的隶书显得庄重有力:“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此后,杨胜栋更加勤奋努力,年年获得昆明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颁发的“五好战士”奖项,1966年2月还获得“神炮手”光荣称号,被任命为副连级排长。因为表现突出,杨胜栋在服役期满后被部队留用,颁发给他刻有“超期服役”字样的八一五角星证章。

  杨胜栋参军后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每个月都要按时给父母双亲写一封家书,叙说部队上的奇闻轶事,部队领导和战友对他的关心,以及他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每一封家书,母亲都会金贵地保存起来,想儿子时就拿出来请识文断字的人念念,与家人分享儿子在部队里的快乐。

  杨胜栋的优异表现不仅让他有了成为志愿兵的优待,也让他收获了一份浪漫的爱情。家乡小学教师刘胜梅主动大胆向他表白爱恋之情。杨胜栋喜不自胜,从此,他的家书就从一封变成两封,一封给父母兄弟,一封给未婚妻刘胜梅,从未间断。

  时针指向1965年3月上旬,美帝国主义派出大批战斗部队开进我国邻居越南,支持南越政府,反对北方民主共和国。同时,美帝不甘心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派飞机入侵我国领空,打死打伤我国军民。美帝的侵略,打破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获得的短暂安宁。是年3月12日、4月20日,中国政府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发表声明并通过决议,强烈抗议美国的挑衅。同年10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地空导弹、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船运等部队,在越南北方担负防空作战、修建和维护铁路、机场、公路、通讯设施、国防工程和扫雷等任务,杨胜栋所在的昆明军区直属高炮团有幸参战。

  尽管战事紧急,杨胜栋还是按月向家里邮寄家书,诉说思念情怀。1967年3月,入越参战一年多后,杨胜栋和同在部队服役的堂弟杨胜海双双获准回乡探亲。这次回乡,杨胜栋见到了相恋日久的刘胜梅,两人第一次体验了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

  前方战事紧急,容不得杨胜栋继续沉浸在温柔乡里,短促的休假时间很快就结束了。离家前,他把哥哥拉到一边,仔细叮嘱:“大哥,没有国就没有家,这次去前线,不把美帝国主义赶出越南,我誓不回来见父老乡亲,如果我在战场上阵亡了,对父母尽孝就只有靠大哥你了!”

  老实巴交的大哥含泪点头用手捂住弟弟的嘴。兄弟俩四目相对,泪雨滂沱。

  未婚妻刘胜梅满怀深情地一直把杨胜栋送到云南边防,住了一晚上。谁也没有料到,这一夜,竟是他们的永诀之日!

  第二天,杨胜栋即奉命奔赴抗美援越前线。回到家乡的刘胜梅和杨昌文全家一起,静待前方亲人的消息。可是,收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来自云南的信鸽飞来又飞走,还是没有那封备受期待的信,母亲和刘胜梅心里不禁忐忑起来。又一个收信的日子远去了,那封令人牵肠挂肚的信依然不见影子,全家人的心悬到了半空。

  第三个月,信终于来了,可不是杨胜栋写的,而是昆明军区七六九四部队写来的。信中说,杨胜栋已光荣为国捐躯。与信一同寄来的,还有杨胜栋在战场上穿的血衣……

  原来,杨胜栋一到越南战场就参加了奠边府战斗,负责保卫奠边府桥梁不被美机炸毁。9月19日,战斗异常激烈,双方展开了拉锯战。最终,中越联军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但杨胜栋和整个连队的战友却全部战死疆场。

  青天垂泪,大地悲容!

  在这场战斗中,杨胜栋荣获一等功。他和战死沙场的战友们一同被埋在异国他乡,永远驻守在奠边府的苍松翠柏之中。杨胜栋墓冢前的墓碑上,刻着一枚大大的五角星,下面从右至左竖刻着工整的隶书:

  中国贵州省江口县杨胜栋烈士之墓 中国后勤部队六三O大队三分队公元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九日立。

  四代人保家卫国情驻军营

  杨胜栋牺牲后,刘胜梅带着伤痛和遗憾远嫁他乡。杨胜栋的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忧郁成疾,最终怀着对小儿子的满腹思念撒手人寰。杨昌文的儿子女儿后来也相继辞世。

  “没有坚实的国防,哪来和平的家园;一个人只有先爱国,才能有家。”这是杨昌文教育子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由于杨昌文曾参加过国民党军队,文革时期被打成反革命分子,长期挨批斗,有一次竟被关押数月,头发长得像女人,浑身长满虱子,被反吊在公社的一间黑屋子里,骨头被绳子勒出来,疮口一直流脓,还被蚊虫叮咬。家人去看望杨昌文,见他瘦得皮包骨,心痛得泪水直流,悄悄把生花生塞在他的衣袖和裤脚里。

  非人的折磨没有让杨昌文的意志发生丝毫动摇,但当那些“革命人士”试图取消杨昌文的烈属资格时,他急了,连忙向昆明军区七六九四部队政治部写信告知。部队收到信后立即给他和县、区、公社、大队革委会分别发来信函,上面清楚地表明:“您的儿子杨胜栋为党、人民牺牲了,这是您的光荣!”

  自打部队来信向各级政府反映后,杨昌文被解除关押回到家里。1983年7月,杨胜栋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为烈士。

  杨胜栋烈士资格的认定,更坚定了杨昌文坚守了一生的信念,他亲自把孙子、曾孙子送进军队,他甚至建议孙女嫁给当过兵的青年。在杨昌文44口人的大家庭里,就有7人参军入伍。

  随着年事越来越高,杨昌文的饮食起居遇到了麻烦。1987年他的家再次遭遇火灾,烧毁了家产和儿子杨胜栋的部分证件。他的儿子女儿已先他而去,孙辈也已成了老人,长孙媳李芝芬年近花甲并患有重度脑血栓,生活自理都很困难,他只有轮流住在孙子们的家里,每家生活一个月。远在江口的孙女、孙女婿每个月抽时间来看望他一二次,给他带些方便食品。江口县人武部获悉情况后也不定期组织应急民兵分队到他家帮助打扫庭院,陪他拉拉家常,同时也接受老人的爱国主义教育。村委会主任、退伍军人李勇经常组织村干部来照料老人。江口县民政局也于年前解决了老人的烈属待遇和百岁老人高龄补贴,每月杨昌文可以领到各项生活补贴近1000元。成都军区、贵州军分区也派人多次前来看望他……

  闲暇时,杨昌文老人仍在继续向子孙后代述说他与儿子那些战斗往事,亲切的话语犹如涛涛锦江河水,滋润着儿孙和一方百姓的心田。

  图片提供 周静 文志强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