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时代需要雷锋
发布时间:2012-03-05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  题:时代需要雷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社会各界热议长篇通讯《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2月29日播发长篇通讯《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响曲》,引起社会各界和网民广泛关注与热议。截至3月4日18时,这篇通讯及图片被823家国内媒体采用,百余家网站转载。读者表示:时代需要雷锋精神!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践行雷锋精神,做时代的英雄!

时代呼唤雷锋精神

    许多读者在谈到这篇通讯时表示,在雷锋牺牲50年后,雷锋精神依然能引起广泛共鸣、深深打动人心,充分说明雷锋精神并未过时。“雷锋精神的世纪交响”让人产生强烈共鸣,给人带来深刻思考。“永恒的召唤”,既是对雷锋精神的召唤,更是对纯真信仰的召唤,对社会信仰的重塑和道德高地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网民“张瀚757”在新浪微博上写道:“雷锋,他的道德观、人格品质,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永恒的召唤’,是我们励志的榜样,是人生价值的榜样。心灵需要港湾,精神需要归宿。在大变革、大发展的当下,我们更需要精神家园,那是我们的归宿感和幸福感所在。”网民“干越白丁”说,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更加需要雷锋精神。

    福建警察学院教授胡滨亭在“一口气读完”这篇通讯后表示:“我曾经感到困惑,雷锋精神是简单的助人为乐吗?现在的雷锋精神具体表现又是什么?我现在找到了答案——‘对国家、对人民,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对需要帮助的弱者,满怀爱心,给予帮助,并从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幸福愉悦的满足。’这样实实在在的语言是对雷锋精神的全新诠释,让我明白了雷锋精神是超越时空的一种永恒精神。”

    太平洋视线文化传播中心董事长张闻素说,雷锋以平凡的人生实践,矗立起人生价值选择的最佳坐标,展示出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永久地召唤着人们的心灵,雷锋精神永不落伍!

    雷锋生前所在团政治处主任毛立功在与战士们一起讨论后说:“时代需要雷锋精神,道德建设需要雷锋精神。”抚顺市雷锋精神研究所所长兼《雷锋精神研究》杂志主编翟元斌说,我们就是要这样打造新时代的《雷锋之歌》!

“为什么而活着”引起心灵震撼

    抚顺雷锋纪念馆馆长陈茁引述通讯中的“追问”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是哲学思考,更是人生探索,令人深思,当今时代,我们非常有必要扪心自问:如何做人?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志高博士说,在感受“永恒的召唤”中审视自己内心,不禁发问:“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我们究竟该怎样活着?”

    网民“中国金州尤立宪”在微博上写道:人为什么而活着?是我们当代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青岛日报总编辑蔡晓滨表示,在当今一些人的精神世界陷入既迷惘、失望,又渴盼、追求的纠结中,“永恒的召唤”,是以雷锋精神为依托,就精神与道德、理想与信念主题发出的时代呼唤,也是对当今时代背景下人生意义的一次全面追问与回答,给出了一份“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激情与理性交织的答卷。

    网民“西域初十”发出这样一条微博:“在理想与信念的照耀下,让我们与灵魂相伴!”

    “懂了雷锋的快乐,才读懂了雷锋。今天,我们重提雷锋精神,很大程度上不是去救助和拯救别人,而是拯救我们自己,寻找我们丢失的心灵钥匙,找回那种让我们充实、让我们幸福、让我们快乐的高贵情感。”中青在线对通讯所作的评论说。

    山东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副校长尹夙说,近来,网络上纷纷热议如何学雷锋,有不少留言评论,例如“百姓对道德社会的渴望比谁都强烈”“学习雷锋就是要转变社会风气,人人都要拥有爱心,把真情传递出去”“诚心去帮助身边需要你帮助的人,让大伙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大环境之中”……学雷锋,呼应了社会的主流意识,符合社会大众的精神追求和要求。

    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炎教授说,作为一部大气磅礴的“交响曲”,唱响时代精神的强音,就会让读者感受到醍醐灌顶般的震撼。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这是读者共同的体会。

    宁夏网民“乱红飞过秋千”这样写到读后的思考:我们体会了如何积极乐观地看待世界。“你不必一生一世都是雷锋,哪怕有短暂的高尚也可以照亮人生。很亲近,有说服力。”

    中国之声山丹表示,雷锋精神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感动、是真诚、是温暖。不择人,不求全,“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雷锋精神就不是孤岛,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徜徉其中的心灵花园。

    学者吕义国博士说,如何处理好“利他”与“利己”的关系,是当前学雷锋活动需要正视的一个问题。通讯引用《吕氏春秋》记载当年孔子赞子路救人受赠的典故,“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谓义利非完全对立,结合好可激励更多善行。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也是雷锋精神在当今时代能够发扬光大的重要内涵。

    天津师范大学教师孙维杰说,通过“永恒的召唤”,我们能感受到,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脚步深入人心。

    新华日报总编辑周跃敏则认为,对雷锋精神的再思考,为大众重新确立了道德标杆,让雷锋精神与大众结合得更加紧密。一切向上、向善的举动都是学习雷锋精神的体现,“雷锋就在身边,就在你我中间。”

    北京读者夏忠喜致电新华社北京分社说:“发扬和学习雷锋精神,是时代永恒的召唤!让我们从自己身边做起!”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