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高端对话:互联网如何重构医疗生态
发布时间:2015-07-14   来源:中国网-健康界  作者:  编辑:

  互联网对医疗的深度介入以及资本的助推,“颠覆医疗”夹杂着狂想和热血,一度成为互联网医疗从业者的宣言,被广泛传播。但是医疗毕竟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本身的质量和患者安全才是核心,绝非能被外力轻易“颠覆”。

  随着对医疗行业的深入了解,轻言“颠覆”的声音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更为理性的名词——重构。

  互联网如何重构医疗生态,在7月10日举行的“reMED2015重构医疗生态高峰论坛”上,来自医疗机构、投资机构和媒体的意见领袖就此展开了一场高端对话。参与嘉宾包括华泰医疗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张泉源、华泰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王禹媚、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海虹控股董事副总裁上宫永强和高瓴资本董事总经理胡海晨,健康界传媒创始人、总编辑赵红担任主持。

  重构医疗生态应从何处入手

  赵红:今天的主题是重构医疗生态。首先我想抛出一个大问题,重构医疗生态应该从何处入手?请盘仲莹院长来回答。

  盘仲莹:互联网医疗从业者在天上“飞”,应该思考如何落下来让“在地上”的人一起参与。

  关于互联网医疗怎么重构医疗生态,我们都在思考和探索。在座大部分人都在天上“飞”,而中国的医院以及大部分医生都“在地上”。我们其实一直在张望和观察,猜测着在天上“飞”的家伙们什么时候落下来,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势落下来。

  谈到重构,其实更多的是沟通和交流。因为“在地上”的人不知道在天上“飞”是什么感觉,我在地上好好的,为什么要去飞呢?医疗模式已经存在这么长时间,我没有改的必要。

  所以,重构都是在天上“飞”的人的想法,“飞”起来是很爽,但是怎么让“在地上”的人真正想参与,一定是观念、概念和结构的重组,有很多东西需要改变。今天的会议或许是一个起点。

  赵红:回答得非常好,代表了全国大多数医疗行业从业者的心态:你们为什么要飞?这件事要问一下张泉源,毕竟大部分的“猪”飞起来是因为投资造成的。请问张总如何看待重构。

  张泉源:“飞”起来不单是资本的力量,而是很多人想“飞”。

  医疗行业不仅有医生、医院,更有患者。医疗行业长期以来积累的扭曲结构使很多人想去改变它。现在有了互联网的手段和资本的助力,所以很多人想“飞”起来。

  医疗生态到底应该怎样重构?很简单的一个想法是,患者、医院、医生由原来线性关系变成了三角关系,医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体系里慢慢走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有自己的平台,跟医院、患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同时,未来中国医疗生态的重构里还会加上新的一方——支付方,也就是医疗保险,最后重构的不是简单的三角形,而是四边形,这才是真正的重构。

  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医疗互联网对行业的改变,我最关注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利益主体是谁,就是医生、患者、医院和保险,与他们有关的机会我们都在关注。第二,关注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医医、医患、医生和医院、患者和医院,他们之间会产生无数的商业模式。第三,有了主体和各自之间的关系之后,还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也是我关注的内容。

  赵红:我听明白了,张总说目前的重构三缺一,指缺医保。目前中国医疗服务最大支付方不是消费者个人,而是医保。投资领域里有一种说法,消费式医疗指的是整形、口腔、眼科等,并非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在与互联网重构时出现了困难。

  互联网医疗如何盈利

  赵红:第二个问题,刚才张总和盘院长提到了互联网医疗新生态下的支付方,投资方、创业者、医院可以不在乎今天不盈利,但没有人会不在乎盈利模式。目前有消费者甚至厂商在付费,但是大规模的互联网医疗付费行为还没有出现。互联网医疗如何盈利?

  胡海晨:如果能提供现有体系不能提供的服务,自然就有人付费了。

  大家之所以不愿意在网上付费是因为线下诊疗很便宜,常规治疗是由医保付费的。但是那些常规线下无法满足的医疗服务,我想还是有人愿意付费的,比如儿科。

  如果医药电商能省下一些费用,或者医保能省下一些费用,这就是明显的空间,也会有人愿意付费。

  上官永强:目前主要付费方是医保,接下来是商保,最后一定会过渡到个人。

  我们从2010年开始做,有效管理医保的支出、控制医疗机构的费用、控制医生的医疗行为。

  2009-2010年进展比较慢,为什么?因为当年医保刚刚开始,各地人社厅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医保的覆盖面,而没有意识到资金问题。到2012 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已经超过95%,这时医保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无论是前端的医疗机构还是后端的药厂,忽然发现医保是一个最大的客户。现在全国医院收入中有近50%来源于医保,在某些发达地区甚至在70%以上。格局变更凸显,医保作为医疗服务最大的购买方,替参保人购买服务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整个医疗产业链,无论商业模式是什么样,一定要抓住谁来付费,从目前来看,应该是医保。

  整个医保收入从2010年到2012年每年增长40%左右,从2013年开始增幅降至个位数。因为覆盖面已经足够,而且人口老龄化导致消费比例无法继续提升,而医疗费用的增幅是每年20%左右。这是个位数和两位数的对抗。目前的医保水平显然无法维持。

  今天最大的受众是医保,明天是谁?肯定要过渡到商业保险,去年健康商业险市场规模是160亿,还不到整个医保1800亿的10%,这个比例全世界是最低的。后天是谁?一定会到C端,到个人。

  王禹媚:希望打通解决医生的痛点和付费方的中间环节。

  从国际成熟的医疗市场来看,互联网并没有对他们的商业模式或者说付费模式造成太大影响,更多影响的是技术前进方向,是提升医疗水平以及整个组织沟通的效率。

  国内不一样,行业的体制以及扭曲关系希望通过互联网来解决,双重叠加使我们感觉这一轮是对整个行业组织结构的搭建重构,最终结构不一定像美国,但是互联网在此过程中一定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现在,一方面,中国85后因为对互联网信任度的提升,会直接在线上付费;另一方面,大量公司把目光盯在消费者的痛点和患者的痛点上。中国医患关系中最大的痛点在于医生,医生痛点并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式。医生的痛点需要解决,谁来付费。我们期待这个中间环节在今后可以打通。

  如何帮助公立医院是重要课题

  赵红:构建医生创新和互联网创业的产业链。

  大家说互联网医疗的最终境界是把互联网去掉,医疗本身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工具和行为一体,这应该是我们的期待。

  我们和公立医院打交道非常多。他们处在一个大时代的变革中,其实非常难受。医生在奔向自由执业、自由创业,而医院挤在分级诊疗的过程中,由于医疗价格不能提升,造成医院医生的工作量超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帮助存量——公立医院,这是互联网医疗的重要课题。

  我们跟公立医院院长接触很多,他们对于改革,对于整体医疗资源优化持支持态度,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已经发生逆转。由之前的“你们为什么在天上飞”,变成了“我们一定会一起飞”,这样的声音在公立医院体系里越来越多。大家要有耐心等待他们的变化。

  我们也看到了另外一股潮流,就是医生创新的潮流。在一个群里,有医生说,“我必须全职才能把事情做好,心里很痛苦。”我心想,医生本来就不够,如果好医生都被资本拉出去走向创业,医生只能会越来越少。

  如何构建能够让医生创新和互联网创业有效结合的产学研产业链、价值链,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