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衡阳市高新区的娃娃读书不再“孔雀东南飞”
发布时间:2011-08-04   来源:你好衡阳网  作者:  编辑:

美丽的蒸水小学。
美丽的蒸水小学。
高标准建设的祝融小学。
高标准建设的祝融小学。
环境优雅的华新小学。
环境优雅的华新小学。

  家住高新区,上学在老城,“朝六”出,“晚七”归,往返奔波确实累——这首打油诗,曾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居民子弟读书难的写照。
  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让不少孩子不得不“孔雀东南飞”,到十多公里之外老城区小学就读,孩子们每天早上六点多钟就起床赶坐校车,中午在学校就餐,下午七点左右才能到家,如果遇到塞车,到家的时间会更晚。
  但今年2月后,这种状况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一个标志性的现象是,异地就读的孩子们,陆续重新回到本区域就读。
  孩子们大批回归的原因在于,随着华新小学的“提质升级”,以及高标准的蒸水小学、祝融小学建成开学,高新区内的公办小学增至3所,如果加上民办小学,小学总数达到了5所,不仅布局合理,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
  从“异地就读”到“家门口就读”,促成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倾听民意呼声,完善高新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民生之举。
  
“异地就读者”的大量回归
  有段时间,上学在六岁的唐可为小朋友的印象中,是一件来回奔波的辛苦事。
  每天早上六点多钟,他就必须睁开惺忪的睡眼从床上爬起,然后坐学校的校车去学校,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放学再坐校车往回赶,如果遇到路上堵车,到家的时间会很晚。
  唐可为家住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愉景湾,他就读的学校,却在老城区,离家大约六七公里。“虽然有校车接送,但孩子必须提前起床准备,中午也难以回家休息,每天睡眠时间起码要少一两个小时。”
  唐可为的母亲蒋小春是衡阳市一中的语文老师,她深知睡眠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看着奔波辛劳的孩子,她很希望孩子能就近入学,但当时的高新区只有华新小学一所公办小学,教学设施及规模都非常有限,所以她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老城区的学校就读。
  这种状况持续了半年时间后,好消息终于传来——祝融小学今年2月建成开学。
  这所学校离蒋小春的家只有500多米,从家中走路到学校,只需短短几分钟。
  但这还不是身为教师的蒋小春所最关心的,她最关心的是,这所新建的小学,师资力量如何?
  经过一番实地打探之后,蒋小春了解到,祝融小学的教师都是公开招考过来的,既有大学毕业生,也有资深名教师,最重要的是,师资力量强大的衡阳市实验小学将托管祝融小学,派出骨干教师队伍对学校进行管理。
  今年2月,蒋小春办了转校手续,把孩子转到祝融小学,成为该校首届一年级学生。
  现在的唐可为,每天可以多睡一个多小时,中午还可以回家吃到爸爸妈妈做的饭菜,吃完饭后,还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
  蒋小春告诉记者,现在她的同事,几乎都把孩子从老城区的学校转到了祝融小学。
  与蒋小春一家经历相似的还有高新区新桥三组的吴雪梅一家,由于过去没有合适的学校就读,她把儿子陈程送到三塘镇一所小学读书,这一读便是五年。
  去年秋季,家门口的蒸水小学建成开学,她把儿子转到了这里读书。
  “现在孩子读书方便多了,老师教得好,儿子学得也很开心。”吴雪梅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新建成的祝融小学及蒸水小学分别招收了7个班,近600多名新生,大部分都与唐可为及陈程一样,属于从异地学校转回来读书。
  
高标准新建两所小学
  十多年前,高新区还只是一片荒芜之地。
  十多年后,高新区已成为雁城靓丽的“新名片”。
  与高新区的城市“成长”历程一样,这里的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
  1995年,诞生不久的高新区,对辖区八个村级小学进行整合,华新小学由此诞生。
  当时的高新区尚处“襁褓之中”,人气并不旺,此时的华新小学,主要功能在于解决本地村民子弟及外来民工子弟的入学,所以教师也多为民办小学教师。
  十多年弹指一挥间。
  大手笔城建的强势推进,高新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住环境首屈一指,吸引了城市精英群体不断入住于此,但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所带来的问题也随之产生。
  一方面,人气日盛的高新区,对高质量教育需求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区域内唯一一所公办小学华新小学未能及时“转型升级”,无法满足这一教育需求,使得高新区居民子弟“读书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正如前文所言,大量“唐可为”及“陈程”们,不得不选择易地就读,“家住高新区,上学在老城,‘朝六’出,‘晚七’归”的尴尬局面由此出现。
  高新区“读书难”的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张文雄指出,高新区是衡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软件配套设施必须及时跟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需求。他要求,高新区的学校,要办成衡阳的窗口学校;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自银就该问题多次现场调研,召集相关部门寻求解决之策。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关怀下,从2009年开始,根据规划,高新区在西北部及西南部分别高标准兴建了蒸水小学及祝融小学。
  2010年6月,占地28.78亩的蒸水学校建成开学!设计招收30班,招生规模可达1500人。
  2011年2月,占地36.78亩的祝融小学建成开学!,设计招收30班,招生规模可达1500人。
  与学校建设同步进行的,是教师队伍的“更新换代”。
  2010年秋季,高新区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36名优秀教师,充实到了华新小学和蒸水小学。过去大部分是民办教师的华新小学,现在95%以上都是拥有本科学历的“科班出身”教师,师资力量大幅提升。
  2011年6月,高新区再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优秀教师,此次公开招考,吸引了600多人前来报考,其中不乏名牌大学生。
  最终,28名佼佼者从600多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祝融小学的首批教师。
  华新小学的“提质升级”、蒸水小学、祝融小学高标准建成开学,极大缓解了高新区居民子弟“读书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今年2月开学的祝融小学,首次招生便突破了7个班,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升,异地回归就读的学生源源不断,今年秋季,开班数将增加至12个班。
  查阅高新区地图,不难发现,随着蒸水小学及祝融小学的建成,高新区的教育布局趋于合理:工业企业众多的西南部,有与华新中学毗邻的蒸水小学;高档住宅众多的西北部,有依托市一中的祝融小学;行政办公区集中的中部,有华新小学。此外,在东南部,还布有船山二小及兴华小学两所民办小学。
  这意味着,无论你住在高新区的哪个区域,都能在不远的地方,找到可以让孩子就读的学校。
  与名牌小学合作“托管”
  软硬件设施条件跟上来了,并不意味着一所新学校就能顺利进入“最佳状态”。
  教师队伍的磨合、学校内部管理、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的再培训……各项工作千头万绪。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高新区新建的两所小学办成衡阳市的“窗口学校”,继而提升整个高新区的教育水平?这是摆在高新区面前的一个挑战。
  高新区有几种选择:其一,请名校长办学;其二,自己探索办学;其三,请名校托管办学。
  第一种选择,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寻觅到综合条件都相符的校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二种选择,成功是可能的,但需要时间。第三种选择,借助名校的品牌效应和管理经验,推动被托管学校快速步入正轨。
  经过综合比较,高新区选择了第三种方式,请名校托管办学。
  在市教育局的帮助下,高新区与在业内享有盛誉的市实验小学成功对接。
  经过多轮协商后,7月26日,高新区与市教育局正式签订了《祝融小学移交市实验小学托管的合作协议》。
  记者了解到,市实验小学托管祝融小学后,祝融小学将加挂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校牌;市实验小学将派出包括校党支部书记汪美玲在内的五名管理人员入驻祝融小学,并由汪美玲担任学校校长,对学校进行管理;祝融小学每年将选送五名教师赴实验小学跟班学习;市实验小学与祝融小学共享教育资源;参照对市直其他学校的考评办法,由市教育局与高新区共同拟定考核评估体系,考评托管后的成效。
  市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汪美玲向记者透露,这次合作方式首先将在祝融小学试点,以后,随着合作的深入,将扩大到高新区其他学校,从而全面提升高新区的教育水平,真正实现张文雄书记提出的“把高新区的学校办成全市的窗口学校”目标。
  回首来路,从当初“解决村民子弟入学”,到现在“解决辖区居民子弟入学”,再到未来“办成全市窗口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与指导下,高新区的教育事业,正一步步走向成熟。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