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鬼子进村”,将红色旅游庸俗化
发布时间:2011-08-04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  编辑:
 一身侵华日军的打扮,手握“三八大盖”,押着“花姑娘”,还一脸的笑……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景区重现的“鬼子进村”场景,在这个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中,游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汉奸,有的扮“花姑娘”。该旅游项目拿国耻来取乐,令不少网友非常愤慨。但对于网友的批评,谭家桥镇政府旅游办的负责人则认为,让游客了解这段历史,具有教育意义。

  当地旅游部门把游客扮日军抢“花姑娘”当作是“红色旅游”,在我看来,除了显露出对历史的虚无主义态度和变相的肢解外,还有“红色旅游”的庸俗化。这早已背离了我们对“红色旅游”的期待,甚至走向了反面。而游客竟也加入到这种“集体丢丑”的表演中,看来,生病的不仅仅是景区,恐怕还有游客和社会。

  让人无法敬畏历史的旅游项目,能让游客陷入“娱乐至死”的冲动的旅游项目,肯定不能达到真正的“红色旅游”的教育效果。当用种种“调料”达成“红色消费”的合谋时,对利益的图谋恐怕就昭然若揭了吧。这其实是“红色旅游”空壳化,是异化了的“红色旅游”,虽有观赏性和话题性,但颠覆了“红色旅游”的含义和意义。

  “红色旅游”空壳化和庸俗化迎合了某些低俗的娱乐要求,是在降低公众的精神层次,是在以红色的名义捞钱。在任何社会,迎合低俗的娱乐要求,底线在哪里,度怎样把握,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需知,通俗、低俗与恶俗,很容易混淆,其间的界限也容易打破。也就是说,在所谓贴近游客的名义下,很有可能把红色文化变成“劣质文化”,并且,当轻佻、浮夸的倾向突破了艺术追求和人文底线时,低俗和恶俗就降临了。对于“红色旅游”来说,这是一个尤其应该警惕的陷阱。

  鬼子抢“花姑娘”的所谓“红色旅游”项目,使历史走向了戏说,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会对不熟悉历史的游客产生误导,尤其可能误导青少年。美国批评家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惊呼: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 毫无怨言, 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赤裸的利益厮杀和粗鄙的世俗追求已成为人们追求目标的情况下,再次审视隐藏在伪“红色旅游”背后的文化命题——不能以文化和教育的名义消费“历史”乃至沉迷于“低俗”之中——就成为我们的课题。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