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高职院校都很注重大学文化的建设,比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自创校之始就一直强调这一点;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的载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洪一则提出建志愿者之校,我特别欣赏用志愿者精神的建设来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志愿者精神应该就体现了大学价值的终极追求。即使在一些以工科为主、与企业联系紧密的高职院校,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也不是简单移植某个企业的文化,而是更注重引入工业文化。
前段时间,我参加全国高职素质教育协作会,在会上提出,素质教育不在于上了多少门课,而是靠养成,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熏陶。参会的杨叔子院士会后对我说,很赞同我的观点。他说,素质教育其实就是营造一个酱缸,把学生丢进去就行了。关于大学的文化建设,我认为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要有尊重学校历史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二是要有重视教学和创新的文化;三是要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行政文化;四是要有制度文化。
另一方面,诸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大学功能应该在高职院校同样得到体现。
特别是科学研究,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在我访问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就把科研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陈建新院长也提出,在高职院校同样需要科研,只不过,高职科研的方向不是关注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而是强调服务行业和区域。
在服务行业方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这几年主动做了一些为行业服务的事情。温州是中国电气之都,学院就有电机电气专业;温州是中国泵阀之乡,学院就有阀门专业;温州是汽摩配件之都,学院就有汽车电子、汽摩零部件制造专业;温州是鞋都,学院就有制鞋专业。学院每个专业都设有针对企业或行业的研发中心,实现了产学研的结合。此外,还有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中科院及航天事业的特殊需求制造了专用机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用机器人技术解决焊接难题,这些都是为行业提供科研支持。
在服务区域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并不强求做到科研支撑。天津职业大学的董刚院长告诉我,在天津大型企业聚集,即使是国内著名大学,对这些企业的科研支撑也是有限。不过,我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专业设置的调整实现对区域经济的服务。例如,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抓住空客项目落户滨海新区的契机,围绕产业链的发展,先是开发培训课程,通过培训把师资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紧密结合,然后申报飞机制造技术专业。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原首钢附近,首钢搬迁后,该地区要建设成“中国动漫基地”。该校就撤销针对钢铁行业的专业,并把计算机专业改造成动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