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忙的无疑还是赵定棉。他是“元帅”,需要指挥全部村民,还被逼着成为一名“全能战士”。火药爆破需要有人具备爆破资质,赵定棉去参加了专门的学习班,拿到爆破证。钻机钻炮眼需要技术,又是赵定棉专门去学了。深沟修砌护坡,这是最大难题之一,还是赵定棉摸索着去做。
2006年5月,路通了。白竹人第一次可以不用为走出大山而太费心神。白竹有了第一台摩托车,“赶个集什么的,方便多了”。陆陆续续有几栋红砖房砌起来,虽然都是单层,也毫无装饰。
赵定棉由此奠定在白竹的英雄地位。
路的代价
要想富,先修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了路,所有问题都会一扫而空。
为修路,赵定棉付出了堪称惨重的代价,除了负债累累,还有亲人的离别。绝大多数时间,赵定棉都住在工棚,大约一个星期才回去一次。这不可避免会忽略其他,赵定棉的母亲、大儿子和老父亲在此期间相继以非正常的方式离世。
2003年,赵定棉在深夜接到邻居传来的噩耗,老母亲突然去世了。
“母亲已经瘫痪七八年了。”赵定棉说,妻子在外打工,老父亲自身患病,因此没有人去照料母亲,只能委托邻居偶尔照看下。站在自家已经倒塌废弃的土坯房前,睹物思人,一直以硬汉姿态面对记者的赵定棉,突然悲上心头,指着一间房子忍不住哽咽起来:“她就住在这里。你知道吗?她是白天去世的,一直到晚上才被邻居发现。我确实不孝啊!”然后,他背过身去,躲开摄影记者的镜头,用右手狠狠抹了两把眼泪。
这仅仅是赵定棉家庭不幸的开始。2006年10月,远在洪市读高中的大儿子,因为一起学生纠纷而死于非命。之前,赵定棉同样没有时间去过问儿子的生活和学习。
今年4月初,白竹通往双峰方向的修路事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赵定棉再次遭受打击——90岁的老父亲客死他乡。为了修路时免于分心,赵定棉将父亲送到广东一亲戚家暂住,谁知不久便接到噩耗。
更无奈的是,还有极少数村民对修路的不支持和消极态度。当初集资的时候,就有村民表示质疑。 “现在路修起来了,他们还是拖着,有1万多块钱没收到。”讨要的次数多了,免不了发生争吵。赵定棉虽然理解村民确实很穷,还是有些愤懑。“你说,这是大家和后代永远受益的事,怎么能这个态度?”
其他村民也为赵定棉抱不平。因为修路,无法外出打工挣钱,再加上陆续发生的不幸,赵定棉负债累累。“起码有七八万了。”
“负的债我会拼命去还的,等现在这条路修好了,我再去打工!”赵定棉突然自言自语冒出这样一句话。
今年春节过后,赵定棉再次忙碌起来。他要率领村民进行第二次“突围”。
此前修好的那条路,只能通向曲兰镇方向。这一次,赵定棉和村民商量,准备把路与反方向的双峰县接通。他说: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一息尚存,路一定要修下去!(衡阳日报)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