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非遗,在文化的春天里绽放
发布时间:2012-03-23   来源:  作者:  编辑:

在耒阳的黄市竹海,有这样一个传统的手艺人,他的祖祖辈辈做的都是传统的造纸工艺。
  传统手工造纸工艺流程非常复杂。每一回,他都要认真细心地做足十个工序:每年的立夏小满之前,他就会开始沤料;之后,他会上山砍新鲜的嫩竹,截成一米五长,宽2—3三厘米,再放石灰水中浸泡一两个月;然后,洗料、制纸药、捣料、打槽制浆、操纸、榨纸、晾纸、整理……一步一步,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应付。
  他就是耒阳蔡伦古法造纸的集大成者——梁成富。
  其实,在衡阳,还有许许多多像梁成富一样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用自己的举动在向世人述说:非遗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记忆,更是一个地区,甚至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
  现状:
  特定的经济形态,留下了项目繁多、内容丰富的遗产
  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渗透在血脉中的文化,是以人为载体、长在人身上的活体遗产,因人而生、因人而传。
  记者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中得知,目前,全市共有非遗成果1324项,涉及十大类。其中:民间文学554个,民间音乐265个,民间舞蹈29个,戏曲36个,曲艺26个,民间杂技4个,民间美术28个,民间手工技艺86个,生产商贸习俗25个,消费习俗26个,人生礼仪25个,岁时节令32个,民间信仰62个,民间知识3个,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47个。
  特定的经济形态,必定会产生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衡阳的农业经济形态一直空前的发达。也就是这特定的农业生产方式,造就了一大批跟农耕文明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衡阳的湘剧就比京剧历史还要早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