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华强北山寨机3年来2/3亏损退出 洗白上岸成出路
发布时间:2011-07-11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编辑:
明通数码城大楼内市场,商贩把手机包装盒堆得很高以招揽生意。

明通数码城大楼内市场,商贩把手机包装盒堆得很高以招揽生意。

  现实派档案

  陈涛(化名)男70后

  2005年从温州只身来到深圳华强北闯荡

  2006年成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创立品牌

  在华强北明通数码广场23层,陈涛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倚着窗,边数着窗外的高楼边说道:“这里总共有1000多家手机集成商(手机生产链条中最末端的一环,集成外观设计、方案设计、外包生产,并负责最终的市场销售环节),有牌照的不过300余家,剩下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没有牌照的三码机厂商,已经比三四年前少了近一半了。”

  2005年,原本在温州做手机经销生意的陈涛听朋友说,做手机更赚钱,便只身来到深圳闯荡,从三码机开始做起,也同时见证了华强北那段最为繁华的时期。但随着进入者越来越多,三码机的生意逐渐趋向“微利”,加上三不五时地有工商执法大队前来查封,陈涛的公司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去年,手机生产企业申请牌照的注册资金要求从2亿人民币降到了2000万,他开始动心把自己的旺德诚电子科技公司上牌“洗白”。

  他告诉南都记者,除了注册资金的要求降低外,三码机市场的越来越难以为继和未来转向智能机市场更倚靠“品牌”也是他动心想“洗白上岸”的重要原因。“2008年后进入华强北做三码机的,基本上有近2/3已经血本无归地退出了,能撑到今天的多半是靠在2008年前积下的殷实家底。”

  于是,“上牌洗白”、“变身成持有牌照的三百多分之一”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从潮汕帮再到温州帮

  我是2005年到深圳的,之前在温州老家做手机经销商时,总听人说做手机更赚钱,就想过来看看有没有机会。

  当时,MTK的“保姆式”整套解决方案刚刚把华强北的手机行业带动起来,手机生产厂商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芯片开发、技术支持,过去,要做这一行起码得配备一个上千人的研发团队。技术门槛的降低,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也意味着想要存活下来的风险越来越高。

  我刚到华强北的头两年,这条街上还主要以潮汕福建籍的老板居多,当时的三码机很赚钱,一部手机的利润可能就有几百元。2008年,一拨东北籍的老板开始进来,也打破了这个市场原来固有的做生意的思路。竞争开始激烈起来,一部手机的利润掉到了百元以内,有的人开始转做外贸生意。

  到2009年一批温州老板也加入进来之后,卖出一部手机的利润就降到40元、30元、20元,甚至只有10元,市场被过度透支了。我有很多在那个时候进来的老乡后来都扛不住几千万的亏损,退出了。

  可能也是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内的分工也开始细化。以前的手机生产厂商动辄几千号人,包括了外观设计团队、主板方案设计团队、模具车间等等,如果单机利润不高或者出货量不大的话,很容易就变成亏本生意了。所以,大概从2007年开始,这些负责外观设计、主板设计、开模具的环节就跟元器件供应商一样,独立出去成为一个个公司,最后由像我们这样的集成商把方案整合到一起,负责生产,再卖给经销商销售。

  这样一来,手机厂商(即集成商)的经营成本压力就减小了很多,基本上只用养活30-150号人不等,每年做十几款到几十款手机,每款有3万台左右的出货量就可以活下来了。也就是在2008年左右,虽然每家集成商的出货量比以前小了,但华强北总体的出货量可以说是到达了一个顶峰。当然,也有的所谓 “爆款”,一款就可以卖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部。

  你也许会好奇,怎么设计公司、方案公司都可能是同一家,到了不同的集成商那里,单机出货量就会有那么大差别。其实,对我们来说,一款手机卖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靠的都是老板自己对市场的感觉和经验。

 1  2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